2025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在上海舉行。國家會展中心——這座位于青浦區的巨型場館,“會”聚了八方來客,新朋舊友孕育了數不清的進博故事。
來自非洲希爾生物集團的王耀華對進博會的感情格外深厚。“進博會為中非合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他向記者表示,相比于一些歐美展會或日韓展會,進博會真正做到了為不發達國家提供更多便利。
他從生長在非洲大陸的乳木果開始講起,將企業的發展腳步與進博會聯系在一起,與中非合作聯系在一起。


在王耀華的手機里,存著這樣一段視頻——一所肯尼亞的學校只有展臺面積一半大小,卻有100多個孩子擠在這里上課,一張桌子至少坐6個人,而“教室”外面就是難民營、臭水溝。
王耀華向記者動情地表示,乳木果擁有卓越的護膚與保健功效,主要產區仍然在非洲,他希望通過將當地的原料做成產品,銷往中國乃至全世界,能夠回饋、幫助當地的貧困社區。在他的理解里,“回饋”是一個個質樸且具象化的物品——教材、書籍、水泵,而進博會幫助這些亟待被人看見的“小”產業邁出了走向大眾的第一步。
根據王耀華介紹,非洲許多農產品規模較小,有些產品更是被國際糧食巨頭所壟斷,沒有真正深入消費者認知,比如其所在的8.1館農食產品展區,還有許多來自非洲的、不為人熟知的展品。但進博會上和非洲有關的展位中,“除了企業展位是自費的,其他展位基本上都是免費或者半價的。進博會真實地帶動了當地就業和產品進出口”。
通過進博會,希爾生物的產品已經從非洲走進了中國,走向了世界。王耀華希望,能有更多的企業、更多的產品通過進博會深入消費者內心。
對于一些參展商來說,進博會提供了讓消費者遇見自己的機會,而對另一些參展商來說,進博會提供了讓消費者全面了解自己的機會。
不同于提到“邁巴赫”時感受到的速度與激情,位于6.2館消費品展區的邁巴赫奢品帶給人的感受卻是華貴與溫暖。據邁巴赫奢侈品亞太有限公司負責人邱芬介紹,本屆進博會,邁巴赫奢品的展臺規模達到了300平方米,相較去年的36平方米有了巨大的提升。

邱芬稱,去年參展時,很多人對邁巴赫的印象還停留在“車”上,參觀之后對其他產品也產生了興趣。“所以今年我們增加了面積,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奢侈品產品,對我們的奢侈品也有一個新的認識。”邱芬透露,去年很多潛在合作方對現場的產品很感興趣,表達了合作意向,“今年我們想借進博會這個平臺再找一些合作方”。
邁巴赫奢侈品的“鄰居”是今年三度參與進博會的無印良品,其參與進博會的過程就像是在中國市場發展的一個縮影——從扎根,到生根。無印良品品牌溝通部高級部長劉璟文向記者介紹,“今年篩選商品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來自本土的自然素材。”


劉璟文表示,去年進博會更像是一個展品的呈現,但今年“我們把它當作一個本土化戰略的階段性成果展示”。他以漢麻產品為例:原材料產自中國黑龍江,部分設計也來自中國本土,“我們希望通過中國設計師的力量,能夠實現我們取材于本土,在本土企劃、設計、生產,最終完成銷售的本土全鏈路閉環”。
在這個名為“進口”的博覽會上,報關服務與企業息息相關。這一點,進博會“全勤生”欣海國際報關更是深有感觸。
在7.2館服務貿易展區,欣海報關副總裁汪敏向記者坦言,能夠成為八屆進博會的“全勤生”理由其實很簡單——“所有來進博會的,無論是參展商還是觀展商、采購團,都會有進出口的業務,我們就是為服務進博會所有客商而來的。”

在汪敏的視角中,參與進博會的過程被具象化成了一個一個的合作故事,合作方涉及珠寶、藝術品等多個展商。她還特別提到,很多合作就是在進博會上達成的,“第一年來咨詢,第二年就成為了我們的客戶”。
或許正如汪敏所說的那樣,“在進博會最大的收益是交流與交友”,對于來參與進博會的新老朋友來說,商機就藏在“交流”背后,合作伙伴要靠“交友”發展,而進博會,就是這樣一個開放、平等的“交朋友”的地方。
記者/攝影 王哲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