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錦囊】 “雙節”期間,如何讓閑置資金“活”起來?
來源:證券時報 2025-09-30 A007版作者:李鳳文2025-09-30 06:53

隨著中秋、國慶“雙節”臨近,8天長假即將來臨,銀行及理財子公司圍繞“假期收益”的營銷活動持續升溫。各類“9天收益計息”“14天收益連享”的宣傳話術密集出現,機構通過發布理財攻略、推出專屬產品等方式爭搶閑置資金,為投資者提供假期理財新選擇。

目前,多家銀行及理財子公司已上線假期專屬理財方案,核心邏輯均為“提前布局、節前確認”。以工銀理財為例,其9月25日發布的“節前理財攻略”顯示,投資者若在9月29日交易時間內買入指定現金管理類或開放式理財產品,9月30日即可確認份額,從而享受9月30日至10月8日的9天假期收益。招銀理財則在9月24日的公告中建議,可通過“現金理財+短債理財”組合實現“人閑錢不閑”。現金理財方面,9月29日24:00前買入24小時營業的現金類產品,可多享9天收益;短債理財方面,9月30日17:00前買入招銀短債理財,同樣能覆蓋假期收益周期。

平安理財、民生理財、南銀理財等機構也紛紛跟進,推出“節前買入、假期計息”的同類產品,涵蓋現金管理、短期純債等多個類型,進一步拓寬了投資者的選擇范圍。需要注意的是,這類產品的時間窗口相對固定,多數要求9月29日前完成認購、9月30日確認份額,若錯過則無法享受假期收益,投資者需留意時間節點。

若未能趕上常規產品的認購期,也可關注“延時申贖”類產品及靈活配置方案。部分理財公司和銀行為提升投資靈活性,將部分產品的申購、贖回時間延長至每日20點甚至是24點,投資者即使在9月30日交易時間外買入,仍有機會享受假期收益,打破了傳統交易時間的限制。

此外,東方證券等機構推薦的“國債逆回購+場內流動性理財”組合也值得關注。具體操作分為兩步:9月29日15:30前買入9月30日資金可用的國債逆回購產品,獲取一筆收益;9月30日15:00前再將可用資金買入T+0類ETF,疊加享受假期票息收益,實現“一份本金、雙重收益”的配置效果。

除理財產品外,通知存款和國債逆回購也是穩健型投資者的可選方向。7天期通知存款保本保息,當前利率約0.65%,顯著高于0.25%的活期存款利率,適合短期閑置資金存放。若投資者已開通證券賬戶,可參與國債逆回購,操作便捷且風險較低,同樣能覆蓋假期收益周期。

不過,假期理財需警惕三類風險,避免收益不及預期。首先是募集期收益損耗風險。處于募集期的理財產品,資金在募集階段僅按活期利率計息,而非產品標注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以“雙節”為例,若某產品募集期包含整個假期,投資者看似“提前布局”,實則假期期間僅能獲得活期收益,需仔細計算募集期與計息期的時間差。

其次是流動性匹配風險。部分產品在封閉期內無法提前贖回,投資者需提前梳理假期資金使用需求,若有旅游、消費、應急等支出計劃,應優先選擇開放式、申贖靈活的產品,避免因資金鎖定影響使用。

最后是市場波動風險。無論是短債理財還是債券型產品,均受市場環境影響,長假期間宏觀經濟數據、政策變化等因素可能引發市場波動,進而影響產品收益。投資者需理性看待收益預期,避免因短期波動產生情緒波動,應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產品,而非盲目追逐“高收益”宣傳。

總而言之,假期理財的核心在于“提前規劃、精準匹配”。投資者需結合資金閑置時長、風險偏好、流動性需求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產品類型與配置方案,才能真正實現“人閑錢不閑”,讓閑置資金在假期持續創造價值。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任編輯: 孫孝熙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第一页 | 色婷婷亚洲婷婷7月 | 一本久久α久久免费精 | 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不卡 |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国产免费一级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