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發電企業上網電價下降超預期?
來源:界面新聞作者:張雨薇2025-09-19 13:56

“上網電價下降對發電廠商的殺傷力,已經超出了預期。”

近日,一位資深能源行業研究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

今年上半年,上網電價普遍下降,拖累了各大發電企業業績。五大發電集團旗下核心上市公司的營收,全部出現同比下滑,去年同期下滑的為三家。

這五家電力上市公司的財報中,均提到了電價下行相關表述。

華能國際(600011.SH)今年上半年營收為1120.32億元,同比下降5.7%。其提及,營收下降主要由于電量和電價同比下降,其中國境內各運行電廠平均上網電價為485.27元/兆瓦時,同比下降2.69%。

國電電力(600795.SH)同期營收776.55億元,同比減少9.52%。該公司同樣稱,主要原因是售電單價較上年同期下降,平均上網電價409.7元/兆瓦時,同比下降6.72%。

華電國際(600027.SH)營業收入為599.53億元,同比減少8.98%。主要原因是發電量減少、電價下降及煤炭貿易業務模式優化等。該公司平均上網電價為516.8元/兆瓦時,比追溯調整后的上年同期數據下降約1.44%。

大唐發電(601991.SH)經營收入為571.9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3%。該公司平均上網結算電價444.48元/兆瓦時(含稅),同比降低約3.95%。

中國電力(02380.HK)主營業務收入238.58億元,同比下降9.87%,去年同期為增長24.13%。上網電價方面,其風電均價為410.66元/兆瓦時,較去年同期下降8.05%;光伏發電為376.80元/兆瓦時,較去年同期下降5.97%。

根據現行電力市場體系,中國電價可大致分為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三類。

其中,上網電價針對的是發電企業,即發電企業向電網企業出售電力的價格;輸配電價相當于電的運費,即中間渠道,由電網收取;銷售電價是指下游用戶電價。

據界面新聞了解,發電公司上網電價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加速構建,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比提升,疊加新能源全面入市后,各類電源統一競爭,新能源為爭搶電量容易報出低價,促使電價進一步下行。

新疆一光伏電站的負責人對界面新聞稱,近兩年上網電價均呈下降走勢,主要原因是交易競價導致的波動。

當前新能源面臨顯著的市場出清競爭壓力,其近乎 “零邊際發電成本” 的核心屬性,驅動各電源形成競爭格局。

具體來看,在新能源出力高峰期(如午間光伏大發時段),為確保電力出清,新能源發電主體會在市場規則允許范圍內,采取激進的報價策略。例如,甘肅等地區部分報價壓低至0.04元/千瓦時的下限,在部分已建立負電價機制的省份,新能源報價甚至觸及零電價或負電價區間。

從電力調度與市場運行邏輯出發,在該時段,具備絕對成本優勢的新能源會成為優先調度對象,其他類型電源(如煤電、氣電)因邊際成本顯著高于新能源報價,喪失了在此時段的競爭資格。

這種格局進而導致電力市場呈現分時段的同質化競爭特征:新能源在其出力高峰時段內部展開激烈的低價競爭,而在新能源出力低谷,其他電源品種則轉而在該時段集中競爭,最終形成多電源品種在不同時段內的市場 “踩踏” 效應。

除了煤電和新能源企業外,今年核電企業的業績也受到電價下降的波及。

上半年,核電雙雄凈利首次雙下滑。中國廣核(003816.SZ)上半年營收為391.67億元,同比下降0.53%,歸母凈利為59.52億元,同比下降16.3%。受部分地區電力市場化交易價格下降的影響,該公司平均結算電價同比下降約8.23%。

開源證券的研報指出,由于電價下降,中國核電(601985.SH)上半年銷售毛利率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凈利率下降1.9個百分點。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為56.66億元,同比下降3.66%。根據光大證券的研報,中國核電的上半年核電平均上網電價(除稅)為0.35元/千瓦時,同比減少4.81%。

當前國內核電上網電價分為計劃電價和市場電價,前者通過“優發優購”的模式由有關政府部門核準批復,后者則通過市場化交易方式形成。

“此前核電電價一直較為穩定,如今也已經受到市場化交易的影響了。”上述研究人士表示。

電價下降的另一個原因在于電力供需寬松。

“發電能力的提升,超過了用電需求的提升。無論是發電量還是裝機容量的增速,都超過了用電量的提升,疊加市場化和部分地區需求不穩定,造成電價下行。”上述研究人士對界面新聞稱。

國家能源局7月公布的全社會用電量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累計484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

截至上半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36.5億千瓦,同比增長18.7%。 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11億千瓦,同比增長54.2%;風電裝機容量5.7億千瓦,同比增長22.7%。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7993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5.6%。風電、光伏新增發電量超過全社會用電量增量。

“我們火電上網電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03-0.04元/度。新能源電價可能下降更多,約達0.08-0.1元元/度。”位于新疆昌吉州的一家“疆電外送”通道配套煤電廠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除了新能源裝機量增加的原因外,受電端需求也在下降。

今年136號文和394號文下發后,電力市場化大幅提速。

2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136號文)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意味著新能源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

今年4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全面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發改辦體改〔2025〕394號),提出2025年底前基本實現電力現貨市場全覆蓋、全面開展連續結算試運行的目標,電力交易全面進入“現貨時代”。

這一舉措有利于發揮現貨市場發現價格、調節供需的關鍵作用,充分反映電力市場供需關系。電力現貨市場、中長期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為電力市場的基本功能模塊。

華能國際在財報中表示,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中長期市場供給量大增,新能源邊際成本低于煤電,對市場價格造成沖擊。隨著現貨市場全面鋪開,疊加新能源裝機持續增長,在供需寬松情況下,現貨市場更加激烈,電力價格呈下行趨勢。

新疆阿勒泰地區一風電基地的值班長對界面新聞稱,“之前我們是部分參與現貨交易,部分參與中長期交易。但9月我們全部電力都參與現貨交易,電價根據實際的用戶需求波動,有時還存在倒掛電價的現象,這雖然能惠及用戶,但對我們這種電源側的企業壓力很大。”

“未來如果沒有新的配套政策出臺,當前環境下,電價下降的大趨勢可能難以扭轉。”上述行業研究人士稱。

中國電力市場改革尚未完成,上下游價格傳導機制不充分,但已有部分地區下調了下游工商業用戶電價。

例如,據潮新聞報道,去年浙江企業電價降了1分錢,減少企業用電成本45億元以上。在2025年年度中長期電力交易市場上,浙江共成交1887.22億度電,交易均價比上年下降11.09%。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今年黑龍江省一般工商業銷售電價降價幅度達到10.2%,全年可為我省一般工商業用電戶減輕電費負擔13.56億元。

責任編輯: 胡青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欧美在线观看免费人成 | 中文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 |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