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中國通信產業鏈正經歷一場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質變。浩瀚深度(688292),這家以網絡可視化技術護航互聯網發展的“隱形冠軍”,正在AI革命中不斷鞏固其在既有業務中的領先地位,重新定義自己的坐標。
在浩瀚深度董事長張躍看來,AI的本質是生產力范式的顛覆:“傳統互聯網解決連接問題,而‘AI+’的核心在于理解與決策。由此,價值創造從流量競爭轉向決策效率與可信協同的競爭,產業邏輯也隨之從‘應用驅動’轉向‘數據-模型-場景’閉環,企業組織向AI原生進化。”
“過去的網絡可視化是‘攝像頭’和‘紅綠燈’,現在則升級為‘智能中樞’。”張躍如此比喻AI帶來的變革。目前,浩瀚深度通過機器學習分析流量行為,實現了安全防護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測——如同在高速公路關卡精準攔截隱患包裹,而非等待威脅抵達用戶終端。據悉,目前由浩瀚深度開發的數字內容深度偽造安全檢測系統,已經成功通過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深度合成鑒偽檢測能力評估,成為首批獲得此認證的企業之一。
浩瀚深度董事長張躍
基于多年在行業的深耕,浩瀚深度以“賦能”與“守護”雙輪驅動戰略卡位新周期,即通過注入云—網—邊—端一體化架構與算網融合底座,驅動自智網絡、智能運營、精準增長與綠色節能等核心場景,將智能切實轉化為更高ARPU、更低能耗、更優TCO(總擁有成本)、更穩SLA(服務級別協議)的經營指標。同時,以安全、合規、可信為根基,構筑數據主權與隱私計算、模型安全與對齊、全域可觀測與可控的防線,確保每一次智能化迭代都穩健可靠、可驗證、可追溯。
早在2024年6月份,浩瀚深度就與華為舉行合作簽約儀式,采用華為的昇騰全棧解決方案進行AI應用創新。2025年,浩瀚深度與華為強強聯合推動AI技術的深度應用,基于華為昇騰推出安全一體機,加速更復雜的商業及社會場景解決方案的落地。
在金融領域,2025年,浩瀚深度聯手銀聯數據子公司榮數信息,以30年數據處理積淀與自研“晨星”大模型切入智能呼叫領域。目前,“晨星”已在某商業銀行成功應用,未來將以技術為矛、場景為盾,持續推動智能呼叫在更多金融場景落地,開辟更廣闊的增長空間。此外,浩瀚深度卡位車路云萬億藍海,通過構建“云-網-端”防護體系,保障智能網聯汽車和運營平臺的安全。2025年,浩瀚深度牽頭編寫了《車聯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測試場通用要求》國家標準,其新興業務也在多個領域順利實現商用項目簽約。
“當智能體成為數字世界的基本單元,連接邏輯將再次被改寫。”張躍強調。
浩瀚深度董事長張躍
對于互聯網發生的本質性變化,張躍表示,傳統互聯網連接的是信息和服務,而本輪AI浪潮是讓“人找服務”演進為“意圖找智能體、智能體找智能體”。“基于我們對未來網絡形態的前瞻性布局,就衍生出了‘智能體互聯網’這個全新概念。智能體互聯網連接的是具有自主決策能力的AI智能體。”張躍強調。
張躍繼續解釋道:“比如浩瀚晨星AI大模型,涵蓋了智能問答、智能體Agent(即智能代理)和數字人生成等多種應用場景。我們構建的不僅是技術平臺,更是一個能讓各類智能體協同工作、創造價值的新生態系統。”
最終落地到生態,浩瀚深度計劃以智能體互聯網為載體,通過“開放接口、開放數據契約、開放收益規則”,共同建設“能力市場+場景共創+測試沙箱”。對于未來的規劃,浩瀚深度也制定了“三步走”策略,即首先在金融與安全落地標桿項目,完成平臺化能力打底,關鍵指標實現可觀測可復用;其次,發布A2A互聯協議與能力市場,形成跨行業的智能體協同樣板;最后,規模化推廣智能體互聯網,在更多領域跑通“意圖即服務”的商業閉環,實現“賦能與守護”雙輪驅動的可持續增長。
站在“互聯網+”到“AI+”的歷史轉折點上,張躍表示,中國擁有海量數據、豐富場景、強大算力等獨特優勢。隨著AIGC在國內加速發展,三大運營商作為國內數據要素中軍,在未來都將成為我國“數據要素+AI”科技體系下的核心參與者。浩瀚深度作為其中一員,將緊跟時代發展趨勢,提升科技創新研發水平,實現超大規模網絡的深度感知和智能調度,發展人工智能輔助決策和面向行業的數智化應用,要為中國AI產業發展貢獻“浩瀚力量”,用工匠精神鍛造中國科技品牌。(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