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銷量連續六個月連跌的情況下,特斯拉德國工廠卻上調了下半年的生產計劃。
近日,特斯拉德國工廠負責人安德烈?蒂里希對外表示,受“出色的銷量數據”推動,公司已上調德國工廠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電動汽車生產計劃。蒂里希向媒體透露,“我們的產品銷往30多個市場,并且確實看到了積極趨勢。”但并未披露具體的產量調整幅度和目標數值。
吳迪 攝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的數據顯示,2025年6月,特斯拉在歐洲地區新車注冊量為3.48萬輛,較去年同期的4.51萬輛下滑22.9%。這已是特斯拉在歐洲銷量連續第六個月下滑。
這一頹勢在歐洲主要市場呈現蔓延態勢。數據顯示,8月特斯拉在法國的注冊量同比下降47.3%,瑞典市場暴跌超84%,丹麥下降42%,荷蘭下滑50%。回溯整個第二季度,特斯拉在歐盟的新車注冊量同比銳減40.5%,市場份額已跌至1.2%,創歷史新低。
不過歐洲市場也有例外。在北歐的挪威,特斯拉8月新車注冊量逆勢增長21.3%;南歐的西班牙市場表現更為亮眼,從去年同期的549輛增至1435輛,增幅高達161%,只不過基數太低,對于整體銷量的提升并沒有過多幫助。
特斯拉在歐洲市場的滑坡始于2025年初,與創始人馬斯克深度參與政治活動的時間線高度吻合。其一系列激進的政治表態引發了歐美市場的大規模抵制,從北美蔓延至歐洲的抗議浪潮,對品牌形象造成嚴重沖擊。
在政治因素引發信任危機的同時,來自中國車企的競爭壓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劇。今年4月是歐洲電動車市場的分水嶺——比亞迪在歐洲的純電動車型銷量首次超過特斯拉。
JATODynamics數據顯示,比亞迪當月新增純電汽車銷量達7231輛,同比增長169%,而特斯拉同期銷量為7165輛,同比下跌49%。若計入混動車型,比亞迪當月同比增速高達359%。
比亞迪的上榜并非個例。今年5月歐洲新車注冊量前十的車企中,吉利、上汽兩家中國車企上榜,其中上汽1—5月在歐盟的新車注冊量大漲49.1%,小鵬汽車5月在歐銷量增速更是高達350%,中國車企正在集體搶占特斯拉在歐洲的市場份額。
面對持續下滑的業績,當地時間9月12日,特斯拉董事長羅賓?丹霍姆宣布馬斯克已“完成”政治服務,回歸特斯拉公司。幾乎與此同時,據環球網援引彭博社報道,特斯拉公司向馬斯克提出了一項新的薪酬協議,其價值可能約為1萬億美元。
上述方案設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目標,馬斯克必須達成目標才能獲得全額獎金,其中包括發展特斯拉新興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并將公司市值提升到至少8.5萬億美元,該計劃為期10年。
該薪酬協議,或將激勵馬斯克追求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興市場的增長。
左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