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美團、支付寶都在做AI導購,能不能用你的消費數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1財經APP作者:肖瀟2025-09-17 14:45

今年以來,許多通用型Agent產品已經冒頭。如今大廠正在開啟下一步——把“智能體”嵌進核心產品,在每個APP里增加能辦事的AI助手。

近期淘寶主頁在內測一款“AI助手”,主打多輪對話導購:用戶用自然語言描述需求,AI會一步步追問和篩選,最終給出文字總結+商品卡片的回答,引導下單。

美團的首個Agent產品“小美”在9月初開放內測。其是一個獨立App,可以調取美團和大眾點評等功能,幫用戶點外賣、找本地餐廳,或者提供相關的生活消費問答。

支付環節也開始智能化。9月11日,支付寶宣布推出國內首個“AI付”服務,率先在瑞幸咖啡的AI 點單助手“Lucky AI”上線。此前用戶用瑞幸的AI助手“Lucky AI”點單后,還需手動確認支付,如今只需一句“下單”,完成身份驗證即可自動支付。

可以看到,各個消費平臺在搶灘智能體,它們的共同作用是提供消費決策、縮短成交時間,相當于平臺搜索/推薦功能的延伸。

過去,平臺的搜索結果往往十分依賴用戶的歷史足跡、行為數據,現在的AI導購員也一樣。以小美為例,當用戶授權同意后,對小美說“幫我隨便點個減脂餐”,它不是廣泛搜羅結果,而是會“對比用戶的歷史訂單,推薦相似的健康餐品選擇。”

淘寶已經全面上線的“AI萬能搜”也有類似設計。其內容框下設了【購物偏好】選項,21記者打開【購物偏好】搜索手鏈時,AI根據“之前您瀏覽的商品和購買記錄”,準確推薦了21記者搜索、加購過的海外品牌手鏈;隨后關閉該選項,這些商品沒再出現。

據虎嗅報道,淘寶內部對“AI萬能搜”的定位是“用AI能力,去升級電商生態內原本的搜索系統。”目前淘寶的AI助手和AI萬能搜都屬于“搜推智能產品事業部”。這兩個產品所涉及的AI搜索環節,“搜推團隊”針對模型的語義理解能力做了非常多的專業優化。

(打開淘寶AI萬能搜的“購物偏好”,瀏覽商品和購買記錄被AI用來展示信息)

那么,這些AI導購具體會調用哪些用戶數據?

小美的《用戶協議》里解釋:經過單獨授權同意,可能會獲取您在您在使用我們關聯方(如美團、大眾點評)服務時產生的訂單信息、行為信息,以向您展示和推薦更符合您偏好的產品。21記者進一步查看美團的《用戶協議》,這些信息大概包括瀏覽、搜索、點擊、收藏、分享、評價、添加至購物車數據。

淘寶與AI萬能搜相關的《個性化協議》里,也寫道:智能電商導購服務中,我們會匹配您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商品、服務。21記者進一步查看淘寶的個性化推薦,收集信息包括瀏覽記錄、點擊查看記錄、搜索查詢記錄、收藏、添加至購物車、交易、售后、關注分享信息。

瑞幸APP的《用戶協議》則表示:當您參與AI互動活動時,如果您在互動中希望我們為您推薦產品,我們需要使用您的歷史訂單數據。

消費偏好是AI導購員的“燃料”。這些數據能幫助平臺精準理解用戶、提高成交轉化率,但也伴隨風險。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北京)律師程念提醒,消費和行為數據往往包含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可能導致騷擾、詐騙甚至財產損失,所以必須充分告知用戶使用場景和風險。根據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消費記錄、交易記錄、網頁瀏覽記錄均被明確列為個人敏感信息。

平臺能不能用、能怎么用這些數據?主要取決于兩關:

第一關是合規文本。 按個人信息保護法要求,平臺必須明確告知、取得同意,個人敏感信息還需要單獨同意。如果原有《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沒寫到AI導購會用此類數據,那么需要更新條款,征得用戶授權。

第二關是功能設計。 2022年出臺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要求,要用個人信息進行個性化展示,需要提供“便捷的關閉方式”。換句話說,用戶要有拒絕權。

21記者注意到,目前美團和淘寶都為“AI導購”設置了單獨的拒絕選項——“小美”登錄后有一步單獨授權同意,淘寶用戶可隨時開關【購物偏好】選項。而瑞幸的AI推薦,則要到設置中統一關閉“個性化推薦”。

(從左到右分別為:淘寶AI萬能搜的《個性化協議》;小美《用戶協議》;瑞幸《用戶協議》提到的AI相關內容)

“其實法律并沒有明確要求,平臺的每個推薦功能都需要設置一個關閉按鈕,也沒規定必須幾步內關閉。”北京觀韜(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吳丹君說。“不過從實踐上看,網信辦等主管部門通常會考察用戶的操作負擔。如果個性化推薦的關閉按鈕隱藏太深,需要多層菜單才能找到,可能會認定為變相設置障礙。”

兩位受訪者都建議,總體而言,如果整個平臺只有AI助手用到個性化推薦,一個全局關閉按鈕即可;但如果AI助手是一個新增入口,最好為其單獨設置“關閉個性化推薦”開關——這樣更能保障用戶選擇權,也有助于降低監管風險。

隨著各平臺的AI功能越做越深,數據調用范圍也更廣,合規風險更要小心。

程念還提醒,AI導購也在成為信息分發入口,需要防范“大數據殺熟”。平臺可能利用用戶數據做差異化定價,或通過算法限制用戶能看到的商品范圍。過度依賴AI導購,可能讓用戶重復看到相似內容,反而失去發現更多商品和服務的機會,影響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

吳丹君補充道,AI助手可能同時接入搜索、支付、社交等多條業務線,如果內部權限管理不到位,可能出現越權訪問、數據外泄。與此同時,消費生態中還牽涉品牌方、廣告商、支付、物流等多方,平臺也必須確保各種參與方的數據分享,都獲得了用戶的充分知情和同意。

責任編輯: 李志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专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Ⅴ 综合激情久久综合激情 | 亚洲国产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 |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