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凈息差收窄已成為銀行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但西安銀行(600928.SH)今年上半年似乎并不存在這一“煩惱”。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西安銀行凈息差逆勢上行49個基點至1.7%,帶動同期營業收入大增43.7%。
西安銀行凈息差為何上行,對銀行業有借鑒意義嗎?為何在營收增長43.7%的情況下,西安銀行歸母凈利潤只增長了8.6%?
分析來看,西安銀行凈息差逆勢擴大主要靠兩個因素推動,一是存款付息率尤其個人存款付息率的大幅下降,二是公司貸款有所下沉、貸款利率上行。不過,如剔除2024年特殊因素導致的低基數效應,西安銀行今年上半年凈息差擴大幅度并不顯著。
個人存款付息率大降
凈息差是銀行凈利息收入與平均生息資產的比值,是衡量銀行核心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直接反映了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效率和定價能力。
近年來中國銀行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凈息差持續收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42%,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2個基點。
“凈息差收窄會擠壓銀行利潤空間,影響銀行的穩健性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因此穩定凈息差對銀行業的經營健康和金融穩定至關重要。監管層也在呵護銀行凈息差,但凈息差總體還在收窄。”某國有大行資產負債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42家A股上市銀行中,上半年凈息差相比上年同期下降的銀行一共40家,唯獨民生銀行(600016.SH)、西安銀行逆勢上行。其中民生銀行微升1個基點,而西安銀行由1.21%升至1.7%,回升49個基點,顯得較為突出。
“近兩年,市場存款利率進行了多次調整,按照市場運行規則,我行緊貼客戶需求,不斷提升對客戶的綜合服務能力,存款規模穩步提升,存款結構進一步優化,存款的付息成本相應有所下降,凈息差水平有所提升。”西安銀行董事長梁邦海在該行中期業績會說明會上表示。
數據顯示,存款付息率尤其個人存款付息率大降是西安銀行凈息差逆勢擴大的主要原因。財報數據顯示,西安銀行今年上半年個人存款平均利率為2.71%,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7個基點。
(界面新聞記者根據財報數據整理)
“近年來,隨著存款掛牌利率的調整,尤其前幾年高息定期存款到期重定價后,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普遍下降,尤其是中長期存款占比高的銀行。”某股份行資產負債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相比同業,西安銀行存款付息率的降幅更大。界面新聞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城商行個人存款付息率平均降幅為32個基點,而西安銀行的降幅高出平均值25個基點。
“主要還是結構問題,2024年上半年西安銀行中長期定存吸收較多,今年上半年一些此前的高息定存到期置換,成本開始快速下降。”滬上某券商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這還和存款利率調整方式密切相關。2022年5月,人民銀行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此后存款利率調整形成“大行打頭、股份行緊隨其后、小行跟進”的模式。截至目前,大行已進行了七輪存款利率調降,而城農商行調整存在時滯,且節奏也不一。
比如2022年6月-2024年1月20日,國有大行已進行了四輪存款利率調整,而西安銀行僅在2022年10月調整了一輪。在2024年1月1日-2024年1月20日(1月21日西安銀行開始調整存款利率)期間,西安銀行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分別為3%、3.05%,高出國有大行100多個基點,吸引力十足。
“和貸款開門紅不同,存款開門紅從上年11月就開始后,一直持續到當年春節前后,開門紅期間較高的存款利率會吸引儲戶存款,且利率下行后更多存長期。”北方省份某城商行零售業務總監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具體看,2024年初較高的存款利率吸引大量長期存款,導致西安銀行2024年上半年個人存款付息率不降反升。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西安銀行個人存款付息率為3.28%,相比上年同期上行14個基點,而同期上市城商行均在下降。
實際上,剔除2024年上半年的異常變動后,西安銀行的個人存款付息率變化和同行大體相當。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西安銀行個人存款付息率相比2023年同期下降43BP,還略低于上市城商行的均值。
對公貸款收益率上行
“資產收益率都在下降,它家還能上升,這也很少見。”前述股份行資產負債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資產收益率上行也是西安銀行凈息差回升的重要原因,其中主要因為對公貸款利率逆勢上行20個基點至4.89%。西安銀行也是今年上半年唯一一家貸款利率上行的上市城商行。
在金融業,風險與收益成正比,西安銀行對公貸款收益率上行背后可能是其采取了信用下沉策略,尤其是可能采取下沉策略做了一些區縣城投的貸款業務。
梁邦海在該行中期業績會說明會上表示,上半年西安銀行積極對接省市重點項目、制造業、城鄉發展等重點領域,大力支持陜西省西安市新質生產力發展和培養,主要投向了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筑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等行業。
財報數據顯示,上述行業為西安銀行對公貸款余額最高的三大行業,三大行業貸款增量占西安銀行增量的98%。在業內,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筑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也被視為政務類貸款或平臺類貸款。
其中后者容易理解,前者主要和統計制度有關。根據統計分類,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包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兩類,其中商務服務業包含投資與資產管理子項,其指政府主管部門轉變職能后、成立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和行業管理機構的活動,因此業內也將租賃與商務服務業貸款視為平臺類貸款。
在貸款以20%的速度高速增長后,西安銀行上半年總資產規模增長了12%,居上市銀行第四位。貸款增速高于總資產增速意味著西安銀行壓降了收益率相對較低的同業資產和金融投資,這有助于提振凈息差。
(界面新聞記者根據財報數據整理)
與此同時,存款增速尤其個人存款增速低于貸款增速,意味著西安銀行更多通過同業負債等彌補缺口。相比存款,同業負債的穩定性較弱,同時利率較高,這不利于穩定凈息差。不過西安銀行貸款收益率較高,通過同業負債配置貸款仍有利差可賺。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西安銀行個人存款余額僅增長5.5%,居上市城商行倒數第二位,增速較此前幾年有所下降,顯示近年利率調降后其穩存增存面臨一定壓力。
減值計提翻倍
在凈息差大幅回升、貸款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上半年西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2億元,同比大增43.7%,但同期其凈利潤僅增長8.6%,原因主要在于加大了減值計提。
減值計提計入“信用減值損失”科目,是銀行基于預期信用損失模型,為貸款等資產可能發生的違約損失預先計提的準備金。它在利潤表中作為一項費用直接扣除,因此計提信用減值損失會直接減少銀行當期的利潤。計提得越多,當期利潤就越低;反之則利潤越高。
財報數據顯示,上半年西安銀行信用減值損失為28.3億,相比上年同期增長1倍多,其占營收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8%增長至54%,因此有投資者質疑西安銀行有隱藏利潤的嫌疑。
(界面新聞記者根據財報數據整理)
“我行減值計提遵守企業會計準則及行業監管規定,始終堅持‘風險為本’原則,結合宏觀經濟、行業風險、資產形態確定減值計提。上半年貸款規模增長,我行依規增加了減值計提。”西安銀行副行長張成喆回應稱。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其他上市城商行信用減值損失/營業收入的均值為25%,西安銀行該比例明顯偏高。但由于去年年初的特殊因素,導致2024年、2025年的營收數據異動。如以2021年-2023年的數據看,西安銀行的前述比值為32%,略高于其他上市城商行均值。
加大減值計提后,6月末西安銀行撥備覆蓋率升至205.7%,排在上市城商行倒數第三位,仍低于平均水平。從這個角度看,西安銀行在今年營收增速較高時加大減值計提也合理,向行業平均值靠攏。
銀行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其典型特征是利潤前置、風險后置,資產上量馬上就能帶來收入,但資產的風險需要時間才能反映到利潤表中。
從西安銀行看,今年上半年新生成不良貸款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明顯下降。在新生成不良下降的同時增加減值計提,顯示西安銀行沒有因為短期指標好轉而自滿,而是在利潤可觀時主動夯實風險抵御能力。
與此同時,隨著資產的擴張,西安銀行6月末不良率降至1.6%。不過隨著資產的擴張,資本也在快速消耗。財報數據顯示,6月末西安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16%,相比去年末下降0.91個百分點。
“我行將在資產規模增長的同時,不斷強化資本精細化管理,以確保資產規模增長與資本監管要求保持協調一致。”梁邦海表示。
總體來看,由于2024年年初較高的存款利率吸引了較多長期存款,西安銀行存款付息率在2024年上半年逆勢上行,導致凈息差基數較低,相應為2025年凈息差的大幅回升提供了空間。再疊加對公貸款收益率逆勢上行及生息資產擴張,今年上半年西安銀行營收高增。在營收高增、新生成不良下降的同時,西安銀行加大了減值計提力度,平滑利潤增速的同時風險抵補能力也得以提高。
“不同類型的銀行在中國經濟中所處的地位不同,作用不同,規模也不同,因此不同類型銀行的凈利潤增速等指標不具有可比性。”前述國有大行資產負債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