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A股回調,下午跌幅擴大,滬指一度跌破3800點,創業板指更是一度跌逾3%。最終多數個股收跌,科技板塊跌幅居前,共有4011只個股下跌。盡管市場交易活躍,但投資者情緒較為謹慎,單日成交額縮至2.15萬億元。
受訪人士表示,今日盤中滬指一度跌破3800點,但隨后迅速有抄底資金入場,顯示出該區域具有較強的支撐力度。這表明今日的回調更像是牛市中的正常整理。盡管A股短期可能會繼續震蕩,但中期上行趨勢或并未改變。
創業板指跌逾2%
今日,滬指收跌0.51%報3807.29點,創業板指收跌2.23%報2867.97點,深證成指收跌1.23%。科創50、北證50跌幅超過2%,滬深300、上證50微跌。
交易量能出現縮量,成交額降至2.15萬億元。截至9月8日,兩融余額增至2.31萬億元,杠桿資金需注意回調風險。當日,A股共計1299只個股收漲,漲停股63只;4011只個股收跌,跌停股7只。
房地產、綜合、銀行、有色金屬板塊護盤,蘇寧環球、首開股份、濱江集團、和展能源、臥龍新能、華麗家族等9只地產股漲停;食品飲料、紡織服飾、商貿零售板塊微紅,曉程科技、恒邦股份、西部黃金、赤峰黃金、深圳新星等個股漲停。另外,青山紙業、集友股份、王力安防、英聯股份等7只輕工制造個股漲停,奧特佳、中馬傳動、天普股份、長源東谷、春興精工等6只汽車個股漲停。
高位板塊出現回調,電子、計算機、通信、醫藥生物、國防軍工、電力設備、機械設備、美容護理等板塊跌幅靠前。
供銷社概念、黃金概念、稀缺資源、乳業表現不錯。
AIPC、英偉達概念、新型工業化、無線耳機、中芯概念、CRO、AI眼鏡、CAR-T細胞療法等概念板塊領跌。
格上基金研究員焦冰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近期科技股交易擁擠度攀升至歷史高位,市場呈現“資金驅動”而非“基本面驅動”特征。在當前這種非理性繁榮的市場環境下,前期抱團大漲的科技藍籌股繼續殺跌,資金在短期內選擇獲利了結,導致科技股集體回調,進而帶動指數的下行。另外,杠桿資金的快速擴張導致安全邊際下降。截至9月3日,融資融券余額已突破2.29萬億元,創2016年以來的歷史新高。一旦市場波動加劇,杠桿資金的脆弱性更易放大這種波動,從而成為市場風險的放大器。從宏觀數據來看,昨日公布的出口數據初現隱憂,8月我國出口金額同比增速放緩,一定程度上也對A股形成了利空。
排排網財富也表示,此次市場調整主要源于近兩個月股指快速上行所積累的獲利盤壓力釋放,部分資金選擇兌現收益。特別是半導體等高位題材板塊出現回調,這對市場情緒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并帶動指數進入技術性休整。交易縮量反映出資金情緒漸歸理性,多空雙方進入短期弱平衡狀態。與此同時,市場風格出現明顯切換,資金正從前期漲幅較大的科技成長板塊流向防御屬性較強、估值仍處低位的行業與個股。整體來看,本輪調整屬于健康的技術面整固,并非趨勢反轉。中長期來看,市場的震蕩上行格局未變,但節奏或將放緩,斜率趨于平緩,比較符合“上行中繼”特征。
短期延續震蕩
自上周急跌以來,市場呈現出反彈與回調交替的震蕩走勢。接下來,市場將如何演繹?
“短期來看,指數預計將維持窄幅震蕩。但基本面預期向好明確,疊加政策面支持,市場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向好運行。”恒生前海基金經理胡啟聰表示,芯片半導體、光模塊等板塊的調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成長股的市場信心,對創業板指數形成拖累。目前,市場內部的結構性分化較為明顯,資金的觀望情緒逐漸濃厚,市場暫時缺乏能夠凝聚人氣、引領方向的核心主線。從技術層面來看,指數在多次嘗試上攻后遇阻,轉而向下尋求低位支撐,這屬于正常現象。
“從持續性來看,A股短期雖有震蕩,但中期上行趨勢可能并未改變。”焦冰認為,滬指3800點是8月突破的十年新高位置,具有強心理關口意義。歷史數據顯示,8月21日、9月4日兩次下探3750至3780區間均獲支撐,此次盤中雖一度跌破3800點,但隨后市場迅速出現抄底資金,顯示該區域有著較強的支撐力度。另外,內外部資金環境相對友好。國內方面,資金面維持寬松,市場流動性仍相對充裕;國外方面,美聯儲在降溫的非農數據之下,9月降息概率升至78%。總體而言,此次回調的性質屬于牛市中的正常整理。
“短期內,行情大概率將告別7至8月的單邊上漲。不過,把視角拉長到中期,依舊對指數向上保持樂觀。”富榮基金基金經理李延崢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一方面,政策端仍有“十五五”規劃的產業政策值得期待;另一方面,全球降息周期疊加國內居民存款搬家仍在持續演繹。在震蕩階段,市場大概率會從前期聚焦的AI算力、創新藥等領域向外擴散,板塊之間或將呈現快速輪動,直至新的催化因子與細分主線方向出現。就AI等景氣方向而言,短期調整更多源于交易擁擠度,對其中板塊核心標的仍可保持信心。對于相對低位區間的板塊,輪動可能加速,應重點關注是否有產業的邊際變化,不建議為了“高低切”而刻意切換。
“市場維持震蕩走強、結構分化走勢的可能性大。市場流動性寬松,加上利好政策持續推出對投資者情緒的提振,市場上行機會更大一些。當然,由于經濟復蘇存在不確定性,加上A股估值走到較高位置,市場下行壓力也在不斷集聚。”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向記者分析,今年以來產業政策有利于科技創新方向,疊加全球范圍內AI加速落地,目前看來以AI為代表的科技成長方向機會還是更大一些。如果選擇進攻,有政策支持和產業演進支撐的AI、半導體、機器人、新能源和先進制造等科技成長方向的龍頭企業值得關注。如果選擇防御,可以考慮電力、能源、大金融中估值合理、現金流和分紅穩定的龍頭品種。同時,建議投資者保留一定的現金額度。一方面,這可以降低可能的回撤沖擊;另一方面,當市場下行時,這部分資金可以把握跌后價格洼地的機會。
對于當下的持倉布局,焦冰認為,不同投資策略的投資者配置方式應有所不同:已在場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適當調整持倉結構,對估值過高的科技股進行部分獲利了結,同時將部分資金轉向估值較低的板塊;離場的投資者可以分批布局,關注錯殺優質標的,等待右側信號;下車的投資者不必過于焦慮,市場仍有機會。科技板塊中,可關注產業趨勢確定的細分領域。低估值板塊中,可關注利潤改善幅度大且估值仍處于相對低位的行業,如電力設備、美容護理、交通運輸、醫藥生物、食品飲料等。
在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看來,慢牛行情將持續,科技股占優,看好那些有業績增長的低估值板塊。接下來,市場結構將發生變化,從啞鈴結構逐漸演變為橄欖球結構;景氣度投資會逐漸取代題材投機;發展順序將是“先科技再消費”(由經濟轉型的因果順序決定)。隨著景氣行業的增多,一個以業績為基礎的慢牛行情會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