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監管部門要求中小銀行壓降自營理財規模至今已逾一年,對于部分須在2026年底前實現自營理財規模清零的銀行而言,任務緊迫。
受自身資質差異及理財規模壓降壓力不均等因素影響,與一年前相比,多家曾積極籌備申設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如今動力明顯減弱。不過,仍有銀行在奮力沖刺,例如四川地區幾家銀行正積極推進聯合申設理財子公司計劃。業內人士認為,雖然聯合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可整合資源、共擔成本,但面臨著投資理念、風控標準不一的挑戰。
申請積極性分化
當前,銀行對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的態度出現明顯分化,有的已徹底放棄申請,有的則按既定節奏持續推進相關工作。
例如,在南方某省,由于單家銀行理財規模普遍不大,去年曾出現由省內頭部銀行牽頭、聯合多家當地城商行共同申設理財子公司的倡議。然而,這一模式在實際推進中面臨阻力。當地某城商行資管部人士坦言:“我們確實有過聯合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的設想,但一年多來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該行已暫停相關工作。
同時,對于部分綜合實力較強、仍具備申報條件的銀行而言,獲取理財子公司牌照始終是戰略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步棋,多數資質達標的銀行仍在積極爭取。
某家去年就全力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的城商行,目前仍在穩步推進相關工作。該行資管部人士表示:“我們的理財業務規模、投研能力及市場聲譽均位居省內前列,對獲得理財子公司牌照有信心。我們正持續積極推進牌照申請的各項籌備工作,并定期向總行和監管部門報送材料。近期監管部門對未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開展調研,我們也提交了詳細報告。”同時,該行理財業務內部組織架構與人才配置均按理財子公司標準建設。
規模壓降壓力不均
記者調研發現,部分去年曾積極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的銀行,今年以來積極性明顯減弱,主要原因在于面臨較大的理財規模壓降壓力,以及由此帶來的營收挑戰。
事實上,盡管多家銀行均收到壓降自營理財規模的監管要求,但具體執行標準存在差異。例如,部分銀行被要求在2026年底前實現自營理財規模清零,而部分銀行僅需確保規模不超過上年末水平。
對于需要在2026年底前實現自營理財規模清零的銀行來說,比起申請牌照,更緊迫的任務是壓降自營理財規模。多家銀行資管業務負責人表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讓存量理財規模平穩壓降。“我們目前理財規模掉得有些快,營收指標難以完成。”一位華東地區城商行資管部人士坦言,該行已放棄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
此外,一些城商行因前期有效控制了自營理財規模增速,面臨的壓降任務較小,而部分理財規模靠前的城商行則需承擔更多壓降任務。業內人士表示,在這一關鍵時期,各家銀行面臨的理財規模壓降指標不同,或影響銀行理財子公司牌照的申請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放棄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的銀行積極向代銷業務轉型。北方某城商行人士表示:“由于自營理財規模持續壓降,目前我們手機銀行首頁主推的都是代銷理財產品。”
不放棄聯合申請牌照
由多家銀行聯合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的模式,仍被視為中小銀行突圍的一條可行路徑。
包括成都銀行在內的四川地區幾家銀行正積極推進聯合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它們對牌照成功獲批展現出較強信心。據悉,相關銀行已與頭部理財公司進行了多次業務交流,并組織了相關培訓,為牌照申請和業務轉型做準備。不過,當記者就此事向成都銀行求證時,該行回應稱,“目前無確切消息可披露,如有進展將及時公告”。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認為,聯合申請牌照在資本門檻、監管政策、區域協同和市場競爭等方面均有合理性。“根據監管部門要求,理財子公司最低注冊資本為10億元,對于中小銀行而言,資本壓力較大。多家銀行聯合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可以有效分攤資本投入和運營成本,降低單家銀行的財務負擔。”曾剛說,同時,監管部門已明確支持中小銀行通過聯合組建理財子公司等方式參與理財業務。
上述曾試圖聯合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的南方地區某城商行資管部人士表示,雖然聯合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可整合資源、共擔成本,但面臨投資理念、風控標準不一等挑戰。一方面,每家銀行都不愿意在合作中處于從屬地位;另一方面,在公司戰略、系統建設乃至資產投向上,各家銀行容易產生分歧,例如債券投資,各家機構風險偏好不一,決策時容易出現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