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次出現同類違規,恒豐銀行又被監管開出大額罰單!
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恒豐銀行重慶分行因掩蓋不良貸款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被處以罰款260萬元,同時3位責任人遭到警告處罰。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年內恒豐銀行被開出的第三張百萬元以上的大額罰單。據監管罰單統計,年內恒豐銀行因反洗錢業務、信貸業務等多項違規已合計被罰1755.68萬元。
近年來,恒豐銀行資產質量承壓,不良貸款率在股份行中明顯偏高,該行還通過大規模公開掛牌轉讓或轉讓給控股股東的方式,急于處置不良包袱。另一方面,該行對資本金的渴求也十分明顯,除了多次發行二級資本債補充資本外,近期還再次籌劃增資擴股,試圖緩解核心資本充足率快速下行造成的拖累。
事實上,截至2024年末,該行歷史遺留問題帶來的未彌補虧損仍然居高不下,未分配利潤仍多達-274.01億元,這也是該行2024年提出“全面啟動上市”以來,所面臨的諸多考驗之一。
信貸業務屢次違規被罰
8月20日,據重慶金融監管局披露,恒豐銀行重慶分行因涉及掩蓋不良貸款,投資管理不到位,貸款“三查”不盡職三項違法違規行為,合計被罰款共計260萬元。
事實上,僅從被罰款金額來看,恒豐銀行2025年以來被罰金額大幅超出往年。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8月20日,恒豐銀行被多個金融監管部門合計被處罰1755.68萬元,較2024年全年增幅近80%。
上述最新罰單顯示,此次被罰涉及恒豐銀行多名責任人,時任恒豐銀行重慶分行公司一部負責人葛某某,因掩蓋不良貸款部分問題,遭到警告并罰款5萬元;時任重慶九龍坡支行行長胡某,由于投資管理不到位部分問題遭到警告;時任重慶高新支行行長張某,因貸款“三查”不盡職部分問題遭到警告。
事實上,恒豐銀行重慶分行并非首次因貸款“三查”問題遭受處罰,就在2023年8月,重慶分行因2013—2014年授信業務中,存在違規開立貿易背景不真實信用證、授信管理不合規、信貸資金被挪用、貸款“三查”不到位的問題,被處以180萬元的罰款,時任九龍坡支行行長彭某某受到取消高管任職資格終身的行政處罰。
對于此次涉及的掩蓋不良貸款問題,恒豐銀行此前已有多家分支機構先后受罰,此前恒豐銀行成都分行、南充分行均因掩蓋不良貸款等問題被予以處罰。
以信貸業務為例,該行屢次出現同類違規。今年2月,恒豐銀行上海分行因涉及固定資產貸款發放不審慎、未按規定進行貸款資金支付管理與控制、貸款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同業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未及時下調非信貸資產風險分類共5項違法違規行為,合計被罰370萬元,3名責任人遭到處罰。今年7月,該行又一分支機構——聊城東昌府支行,因信貸業務違規被罰3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處罰信息顯示,恒豐銀行因8項違法行為被警告并罰款1060.68萬元。其涉及的違法行為包括違反賬戶管理規定、違反反假貨幣業務管理規定、占壓財政存款、違反信用信息采集與查詢規定、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報送大額交易或可疑交易報告,以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
“甩賣”不良,歷史虧損仍有拖累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為實現不良資產的快速出表,恒豐銀行明顯加快對不良資產包袱的處置。
今年8月19日,恒豐銀行公告稱與該行持股46.61%的控股股東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山東金融資產”)構成重大關聯交易,該行向山東金融資產開展了不良資產轉讓業務。
具體來看,該行通過公開競價的方式進行不良資產轉讓,山東金融資產通過公開市場充分競價成為最終買受人,轉讓價格為54.65億元,超過該行2025年一季度末資本凈額的1%。據介紹,山東金融資產的主營業務系不良資產收購與處置、綜合金融服務、資產管理業務等。然而,此筆54.65億元的不良資產轉讓,僅占該行不良資產轉讓的一小部分。
券商中國記者據阿里資產平臺梳理,2025年以來至今,恒豐銀行多地分行均在處置大額不良資產,其中債權總額超過1億元的資產包就多達77個,合計總額多達236億元。另外,低于1億元的資產包也超過290個。
上述不良資產,主要系恒豐銀行成都分行、杭州分行、昆明分行、濟南分行等分支機構旗下不良資產,涉及客戶債權本金、債權利息等,所處置的資產多為相關債權的抵押物、擔保物等,例如地產、股權等。
事實上,從資產質量來看,恒豐銀行在股份制銀行中排名明顯靠后。據2024年財報數據,恒豐銀行不良貸款率達1.49%,在12家股份行中排名第9,高于股份行1.22%的平均水平0.2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154.4%,在股份行中排名第11位,低于平均水平約61.9個百分點。截至去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達128.73億元。
不良資產包袱也對該行經營產生明顯拖累。據恒豐銀行2024年年報,該行去年信用減值損失達86.13億元,同比增加19.5%。此外,該行歷史遺留虧損也仍保持較大基數。數據顯示,該行截至2024年末的未分配利潤達-274.01億元。
評級機構聯合資信在對恒豐銀行的最新評級報告中表示,該行歷史未彌補虧損仍然較大,對核心一級資本形成一定拖累。同時,業務的持續發展對核心資本消耗較快,該行核心資本仍面臨補充壓力。此外,報告還指出恒豐銀行投資資產仍有一定風險敞口,負債結構有待優化。
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也在恒豐銀行最新評級報告中指出了恒豐銀行面臨的諸多挑戰,包括宏觀經濟復蘇緩慢及部分行業信用風險暴露對該行業務運營、盈利水平和資產質量帶來壓力,零售業務基礎有待夯實、業務結構有待優化、業務規模擴大對資本補充形成持續壓力等。
資本“渴求癥”難解,上市之路變數增加
資本是銀行抵御風險的最后一道防線,保持合理盈利水平是銀行實現資本自平衡的前提。通常而言,商業銀行資本金的補充主要分為內源性資本補充和外源性補充,內生資本主要來源于經營利潤留存,而外源性補充主要來自于發行二級資本債、永續債、可轉債等工具,以及對外增資擴股等手段。
近年來,盡管屢次通過外源性的方式補充資本金,但恒豐銀行對資本金的渴求仍未停止腳步。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三年間,恒豐銀行連續三年發行永續債用于補充資本,合計規模達280億元;2024年,該行分兩次發行二級資本債共150億元,補充二級資本。
多次資本補充,讓該行各類資本充足率在經過多年下降之后,在2024年末得到回升,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達13.3%、11.43%和8.92%。然而,僅過了3個月,到2025年3月末該行三項指標均大幅下滑,分別為12.48%、11.07%和8.56%,分別下滑0.82個百分點、0.36個百分點和0.36個百分點。
為抵御資本的快速消耗,進一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該行擬在近期再度開展增資擴股工作。據恒豐銀行官網招標信息顯示,該行于8月初開展“增資擴股工作采購會計師事務所”。
8月6日,該行在公示中表示,恒豐銀行為補充核心一級資本,計劃以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方式增資擴股,為盡快推動增資工作落地,擬啟動增資擴股籌備工作,按照監管規定和工作需要,需采購會計師事務所,開展審計工作。
作為12家股份制銀行中,暫未實現上市的兩家銀行之一,恒豐銀行補充資本的渠道相比其他上市銀行明顯受限。就在此前,恒豐銀行董事長辛樹人表示,恒豐銀行已經在2024年全面啟動上市準備工作。
然而,當前資本消耗和資本補充壓力、盈利能力偏弱,歷史遺留虧損造成的-274.01億元未分配利潤,以及不良資產壓力、內控合規問題等綜合因素,均為該行上市之路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
排版:劉珺宇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