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裴利瑞
在當下A股市場風格快速輪動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指數增強產品爭取穩定超額收益,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中信保誠基金量化基金經理姜鵬認為,當前,市場正處于“啞鈴行情”向均衡修復的階段,中證A500指數在市值風格與阿爾法空間上具備雙重優勢,疊加精細化的量化模型與動態風控,有望成為捕捉超額收益的更優路徑。
錨定啞鈴中段
談及為何在當前時點重點布局中證A500指增產品,姜鵬從市場結構的演變切入分析。
“過去兩年,市場資金呈現明顯的啞鈴結構,一頭扎堆于銀行等低估值大盤藍籌尋求避險,另一頭則涌入小微盤股博取高彈性,而處于中間地帶的股票階段性承壓。”姜鵬指出,這本質上是反映了市場風險偏好處于低位、對中段基本面信心不足。
“變化正在發生。”姜鵬敏銳觀察,“隨著政策環境改善、風險偏好回升,我們可以看到資金開始從啞鈴的兩端向中段回流。基本面扎實、估值合理且尚未被充分挖掘的上市公司,或迎來配置窗口”。
他強調,選擇在此時推出中證A500指增產品,核心在于勝率與賠率的平衡,“我們希望去投資更具吸引力的標的,提升投資的性價比。當前環境下,個人認為中證A500指數契合這一特征。”
具體到中證A500指數的特性,姜鵬表示:“從截至7月末的指數成份股來看,中證A500指數成份股中,約70%與滬深300指數重合,這部分提供了基本面的穩定性;另外約30%則更接近中證500指數的特色,涵蓋較多TMT等新興產業,具備更高成長彈性。這種穩中有進的結構,使其在安全邊際與向上空間之間形成良好的均衡。”
精細化因子挖掘
與動態風控
在指數底座之上,中信保誠基金量化團隊通過體系化模型力求獲取可持續的超額收益。姜鵬將策略框架概括為兩個關鍵環節:因子選擇與加權、動態風控約束。
在因子層面,該策略以基本面因子為主、量價因子為輔。“不同指數的主要矛盾不同,如滬深300等大盤指數,超額更多來自基本面因子;而中證2000等微盤指數,動量因子更活躍。”姜鵬解釋,“中證 A500介于滬深300和中證1000之間,兼具基本面與量價的雙重特性。”
據介紹,在中證A500指增的因子配置上,姜鵬可采取60%基本面因子+40%量價因子的組合。基本面因子重點關注基本面動量(經營質量穩定、盈利能力扎實且預期可延續)和困境反轉(行業出清、基本面邊際改善);量價因子則結合人工挖掘和機器學習。例如衡量成交額對股價影響的非流動性沖擊因子,在今年的小微盤風格階段中表現突出。
風控方面,策略由靜態升級為動態。“我們不再一刀切地設定個股偏離上限,而是結合個股的微觀流動性、預估沖擊成本、事件輿情與基本面強度進行動態調整。”姜鵬舉例稱,對于基本面優異、因子評分更高且有正面事件驅動的標的和各類因子表現相對較弱的標的,采取不同的偏離度管控措施,以更精細地管理組合風險,爭取優化風險收益比。”
“與私募量化偏高頻交易不同,公募量化的超額更多來自于精細化因子挖掘和嚴格的風控約束。”他補充說。
以均衡應對極致行情
談及近期的市場表現,姜鵬指出,部分科技板塊出現較為極致的機構抱團,且抱團速度較2019—2021年更快,這對量化策略獲取超額收益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公募量化框架下,今年想做出顯著且持續的超額收益并不容易,不暴露小市值就較難跑贏微盤股行情,切換到小市值又可能遭遇機構抱團。”在此背景下,他管理的中證A500指增策略不會在風格暴露上做極端押注,而是堅持多因子框架下的均衡配置,在因子選擇、風控管理與交易執行上持續打磨細節。
姜鵬表示,他更看重不同市場環境下的勝率穩定性與回撤管理。指數增強的“增強”不在于短期刺激,而在于長期、可復用的體系。“量化投資的優勢在于紀律與系統。與其被動追逐,不如堅守經過驗證的框架,通過細節優化來提升策略的有效性。我們相信,在啞鈴結構向均衡修復的過程中,中證A500指數及其增強策略將成為投資者投資的有力工具。”姜鵬說。
做有邏輯的量化,是中信保誠基金量化團隊14年來長期堅持的投資理念。該團隊在因子研究—組合構建—風控與交易執行全鏈路上保持模型的嚴謹性,同時持續吸收人工智能與行為金融學等前沿研究成果,以提升策略在復雜市場環境下的魯棒性與可解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