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智能算力需求呈現迅猛增長態勢。
近日舉行的2025中國算力大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中國算力平臺運營層注冊企業用戶超1000家,入駐算力服務商逾100家,上架優質算力產品110余項,接入主流基礎大模型和垂類模型90余個。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表示,工信部將有序引導算力設施建設,切實提升算力資源供給質量。要推動完善算力布局政策體系,優化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引導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設施,持續開展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突破GPU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擴大基礎共性技術供給。深入開展算力強基“揭榜”行動,聚焦計算、存儲、網絡等重點方向,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
算力產業規模增長迅速 智能算力需求猛增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算力總規模年增速達到30%左右。在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帶動下,智能算力需求呈現迅猛增長態勢。大會預計,2025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增長將超過40%。
中國電信研究院發布的《智算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賦能行業應用和智能終端,將進一步助力智能算力產業蓬勃發展。
中國電信研究院戰略發展研究所所長饒少陽表示,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為我國的GDP貢獻超過11萬億元,大概占到GDP的4%到5%。這個可能帶動算力的需求是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長。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迭代,算力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最前沿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十四五”期間,我國算力產業發展迅速,基礎設施規模和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FP16半精度),干線400G端口數量增至14060個,存力總規模超過1680EB。
值得注意的是,大會上,中國算力平臺正式完成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區市分平臺接入工作,實現“平臺、主體、資源、生態、場景”全面貫通,我國“全局總覽、分域協同”的算力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資料顯示,截至7月底,中國算力平臺運營層注冊企業用戶超1000家,入駐算力服務商逾100家,上架優質算力產品110余項,接入主流基礎大模型和垂類模型90余個,成功承載9000余張離散卡的供應匯聚、購買和即時開通服務,為1000余名開發者提供了多源多元的在線調用服務,累計沉淀數十億條算力監測大數據。
多項政策推動 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熊繼軍在致辭中指出,工信部將有序引導算力設施建設,切實提升算力資源供給質量。
他表示,要推動完善算力布局政策體系,優化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引導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設施,持續開展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突破GPU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擴大基礎共性技術供給。深入開展算力強基“揭榜”行動,聚焦計算、存儲、網絡等重點方向,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
在產業生態層面,熊繼軍指出,要深化算力賦能行業應用,推動構建算力產業良好生態。面向教育、醫療、能源等重點行業,開展算力賦能專項行動。推動“智算生態圈”建設,推廣一批標志性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動實施城域“毫秒用算”專項行動,加快建設中國算力平臺。拓展開放合作廣度,以高水平開放促進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我國將建立較為完備的算力互聯互通標準、標識和規則體系;到2028年,基本實現全國公共算力標準化互聯,逐步形成具備智能感知、實時發現、隨需獲取的算力互聯網。國家超算互聯網平臺作為這一目標的重要實踐場,正在加速構建技術先進、模式創新、服務優質、生態完善的體系化創新布局。
企業紛紛展示創新成果 助力產業升級
在本屆算力大會上,眾多企業積極展示創新成果,為算力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中國移動以“以算筑基,智享未來”為主題精心設展亮相2025中國算力大會,圍繞前沿技術、算網產品、算網應用三大維度,集中亮相多項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全面彰顯中國移動在推動算網融合與智算升級中的技術引領性與系統創新力。
浪潮云洲亮相大會“算力中國·創新成果展”,展示以“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創新實踐。例如,在煤化工行業,浪潮云洲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模型”為底座,為黑貓集團打造煤化工行業智能體,上線生產工藝優化、風險監管等智慧應用,實現新產品品質合格率提升15%,經營管理水平和產業協同效率均提升8%,推動生產效能突破性提升。
此外,大會主論壇上,2025“算力中國·年度重大突破成果”正式揭曉,10項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技術成果集中亮相,彰顯了我國算力產業從技術突破到生態構建的全鏈條創新能力。
據了解,2025“算力中國·年度重大突破成果”具有四大特點:一是在算力及相關產業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二是技術創新突出、轉化程度高,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輻射能力;三是推動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升,開拓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興產業;四是注重技術創新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對科技發展具有較大推動作用。
目前,這些成果在實際應用中已取得良好社會效益。中國移動“九州”算力光網所支撐的400G骨干網連接算力達10EFLOPS,預計拉動GDP超126億元;山西秦能算電協同一體化平臺項目中靈丘、廣靈超級能源綜合體每年將節省電費1000萬元,減少碳排放10萬噸;FusionOne AI一體化AI行業落地解決方案已幫助500+項目優化實踐,實現單機跑滿血DeepSeek,結合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實現AI應用快速搭建,基礎應用小時級上線。
責編:萬健祎
校對:許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