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柯達中國官方微信號8月19日消息,柯達中國發布關于誤導性媒體報道的聲明。
聲明稱,一些媒體關于柯達即將停止運營、終止業務或申請破產的報道是不準確的,反映了其對柯達近期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第二季度財報中技術性披露信息的根本性誤解。這些報道存在誤導性且缺乏關鍵背景信息,我們特此予以澄清。
圖片來源:柯達中國官方微信號
需重點說明的事項如下
柯達公司沒有停止運營、終止業務或申請破產保護的計劃;
相反,柯達有信心在債務及優先股到期時或之前完成償還、展期或再融資;
待計劃的交易預計于明年初完成后,柯達的資產負債表將較近年顯著增強,并將幾乎實現凈負債清零;
"持續經營披露"是會計準則要求的一種技術性報告;
我們將繼續履行對全體養老金計劃參與者的義務。
養老金計劃交易情況
柯達為終止養老金計劃已做了一段時間的準備,并預計在2025年12月交易完成時——在履行完對全體養老金計劃參與者的義務后——將獲得約5億美元資產。其中約3億美元為現金,約2億美元為可轉換為現金的投資資產。
柯達債務狀況
目前,柯達有4.77億美元的貸款和1億美元的已發行的優先股。根據相關貸款協議要求,柯達必須使用2025年12月預計獲得的3億美元現金用于償還貸款。柯達可隨后另行處理剩余1.77億美元貸款及1億美元優先股。
柯達持續經營情況
柯達中國稱,除了著重減少債務及利息支出外,我們認為我們的業務是穩健且可自我維持的。2025年第二季度,我們僅使用了300萬美元現金,主要用于增長性投資,這與第一季度相比有了顯著改善,并且我們無計劃依靠養老金計劃交易所得現金來資助我們的運營。
簡而言之,柯達對履行所有義務的計劃充滿信心,并對未來前景持樂觀態度。
如需了解有關此主題的更多詳細信息,請查閱柯達于2025年8月11日向SEC提交的10-Q表格,其中包括本文引用的該文件中關于前瞻性聲明的警示性表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資料圖)
當地時間8月11日,柯達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公司多項財務指標惡化。二季度,柯達實現營收2.63億美元,同比下降1%;毛利潤5100萬美元,下降12%;凈虧損260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公司凈收入2600萬美元,由盈轉虧。
柯達在財報中警告,目前沒有可落實的融資渠道或可用流動資金,來償付約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9億元)的即將到期的債務。“這些情況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慮。”
柯達表示,下半年的重點工作是持續降本并將投資轉化為“長期增長”。報告添加了“持續經營”的措辭,并表示“償還債務并維持生計”計劃正在進行。為了籌集現金,柯達將終止退休養老金付款,還公布了一項5億美元的養老金資產返還計劃,這些資金將用于減少債務。
公開資料顯示,柯達公司成立于1892年,但其歷史可追溯至1879年,當時創始人喬治·伊士曼獲得了第一項涂片機專利。1888年,伊士曼以25美元的價格推出了第一臺柯達相機。
在當時,攝影并不是大眾化的業務,因為它需要專業技能和復雜設備,而柯達相機的設計初衷就是讓攝影走進更多人的生活。伊士曼為此創造了廣告語:“你按下快門,剩下的交給我們。”“Kodak”這個名字幾乎沒有特定含義。據公司介紹,這是伊士曼憑空想出來的——“字母K一直是我的最愛,它看起來堅實有力、干凈利落。”
憑借相機與膠卷業務,柯達在20世紀長盛不衰。1930年,柯達占據全球攝影器材市場75%份額及90%利潤。直到上世紀70年代,柯達在美國的膠卷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90%,相機市場份額達85%。
每經記者 杜蔚 攝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種強勢地位最終因一項由柯達自己發明的技術而被顛覆:1975年,柯達推出了全球第一臺數碼相機。不過,柯達卻未能把握數字化浪潮的機遇——公司管理層因其在膠卷領域的統治地位和豐厚的利潤遲遲不愿轉型,因此錯失了市場先機。進入21世紀,數碼相機市場迅速爆發,傳統膠卷需求銳減,柯達跌落“神壇”,開始連年虧損,而索尼、佳能等日企則成為了數碼相機時代的新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