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資金狂涌!
南向資金正加速流入港股,8月15日,南向資金凈買入約358.76億港元,刷新歷史最高單日凈買入紀錄,今年累計凈流入達9389.21億港元,已遠超去年全年8078.69億港元。
展望后市,有券商機構預測,全年南向凈流入規模有望超過1.2萬億元,將為港股資金蓄水池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另外,港股稀缺性資產越來越集聚也有望吸引外資回流。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Laura Wang)團隊表示,在全球多頭基金連續兩個月凈買入中國股票之后,預計重返中國股市的趨勢將“更為強勁”。
南向資金爆買
8月15日,南向資金凈買入約358.76億港元,刷新歷史最高單日凈買入紀錄。其中,滬港股通凈流入約197.12億港元,深港股通凈流入約161.65億港元。
全天南向資金成交金額約1796.22億港元,為近三周高位,相當于恒指當日成交額的57.44%。
港交所數據顯示,今日南向資金大幅凈買入阿里巴巴14.54億港元,凈買入騰訊控股14.07億港元,凈買入美團12.47億港元。
Wind數據顯示,本周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約381.21億港元,流入規模環比上周驟增約75%。今年以來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9389.21億港元,已遠超去年全年8078.69億港元。
個股方面,近7天南向資金大幅凈買入小米集團36.28億港元,阿里巴巴33.04億港元,中國人壽13.53億港元,騰訊控股10.50億港元;大幅凈賣出快手23.56億港元。
市場層面,今日港股三大指數調整,截至收盤,恒生指數跌0.98%,報收25270.07點;恒生科技指數跌0.59%,報收5543.17點;國企指數跌0.98%,報收9039.09點。
其中,券商板塊逆勢爆發,截至收盤,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中金公司分別大漲10.98%、9.48%、8.50%。
消息面上,A股市場成交額攀升至2.3萬億元人民幣,兩融余額同步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實現雙破2萬億。此外,多數券商財報預告顯示業績大幅增長,一級與二級市場持續回暖為未來業績增長提供支撐。
另外,港股半導體板塊亦集體走強,截至收盤,英諾賽科、華虹半導體、貝克微分別大漲17.38%、5.21%、5.08%。
方正證券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堅定看好半導體兩大方向:自主可控與端側AI。方正證券指出,自主可控是半導體最強主線,從AI算力到制造再到封測,國產供應鏈正在加強配套。
銀行股集體調整,截至收盤,民生銀行、郵儲銀行、工商銀行均跌超3%。
后市如何演繹?
有分析指出,南向資金的創紀錄流入是基于港股估值優勢、產業升級紅利及政策托底的綜合反映。盡管外部擾動仍存,但中期來看,港股在科技產業周期上行、中報業績驗證及流動性寬松的三重支撐下,仍具顯著配置價值。
展望港股后市,國泰海通證券發布研報稱,港股有望繼續延續牛市走勢,增量資金繼續流入和資產結構性優勢是兩大驅動因素。年內后續港股資金流出整體壓力或相對可控,全年南向凈流入規模有望超過1.2萬億元,為港股資金蓄水池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
國泰海通進一步表示,港股稀缺性資產越來越集聚也有望吸引外資回流。近年來外資持續流出港股市場,當下外資配置中國資產的比例已降至歷史低位,接下來外資或將邊際改善。后續A股赴港融資節奏或加快,這或也將吸引國際長線資金,其主要緣于兩大因素:
一是從市場特性看,相較于A股市場受本土資金主導和制度約束,國際資金更傾向于配置港股;
二是從資產供給看,過去港股缺乏能代表中國產業優勢的硬科技、特色消費等核心資產,A股核心資產登陸港股,有望為國際資金提供更多選擇。
中信證券認為,半年報業績期將是港股行情是否延續的重要節點,隨著南向資金持續流入,預計市場將逐步由流動性驅動轉向業績驅動,超預期的業績及指引上修個股將可能繼續受益。
中信證券還指出,“反內卷”政策變化將成為行業定價的核心變量,建議關注直接受益的光伏、稀土、鋰及快遞領域,以及高景氣度的醫藥與科技板塊。此外,在內地低利率環境下,稀缺性及業績穩健的優質龍頭企業將迎來價值的重新評估。
責編:戰術恒
排版:劉珺宇
校對: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