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又爆了!
8月15日早上,據《人民財訊》從國家有關部門獲悉,下一步將推進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研究制定支持海洋強省(區、市)建設相關政策文件。加大力度引導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持續推動海洋產業投融資指導目錄更新,積極探索鼓勵央企和社會資本參與發展海洋經濟的實現路徑。
受此刺激,利通科技、巨力索具、深水海納、東方電纜、中天科技等股票直線暴拉,其中,利通科技一度大漲超29%,巨力索具一度封板。分析人士認為,我國海洋經濟突破10萬億元,深海科技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與商業航天、低空經濟并列為新興產業重點,政策支持增強。隨著十五五規劃的開啟,海洋經濟在資本市場的熱度存在持續的可能性。
利好來襲
《人民財訊》記者從國家有關部門獲悉,下一步將推進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研究制定支持海洋強省(區、市)建設相關政策文件。加大力度引導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持續推動海洋產業投融資指導目錄更新,積極探索鼓勵央企和社會資本參與發展海洋經濟的實現路徑。同時,落實已出臺的《關于推動海洋能規模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推進百兆瓦級潮流能重點工程建設。將研究制定海水淡化、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產業發展政策措施,持續推動海洋新興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受此刺激,海洋經濟概念股直線拉升,利通科技一度暴漲超29%。
8月份以來,多地出臺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其中,新版山東海岸帶及海洋空間規劃即將出臺;遼寧省計劃編制《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十五五”規劃》;海南省提出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和實現再造一個“海上海南”目標等。
這其中還有一個重磅信號:8月13日,求是網刊登題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文章。文章指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著力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能夠有效破解陸域發展瓶頸和資源環境約束,大力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依托海洋資源稟賦,以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裝備技術為支撐,在深遠海進行規模化高效水產養殖,有利于優化水產養殖空間布局、促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依托海洋科技創新,推動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開發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帶動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和新材料、智能控制等海洋產業鏈延展,培育和發展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持續推進海洋新藥、海洋生物醫療器械和醫用材料、海洋生物制品的開發,培育壯大濱海游、郵輪游、海上游、海島游等文旅業態,有利于促進海洋科技創新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推動文化賦能與產業增值相互促進,拓展產業空間、優化產業結構。
潛力不容小視
7月1日,中央高層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進一步明確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強調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次會議對于海洋經濟發展議題的討論,是繼3月12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深海科技”納入新質生產力范疇后,政策層面又一次有力發聲,進一步證明海洋經濟的戰略發展地位正日益提升。
同時,據《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105438億元,同比增長5.9%,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8%。海洋產業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電力增速均超14%,主要系能源轉型背景下,海上風電裝機量加速,以及2021年以來航運市場景氣度上行推動船舶制造業訂單回升。二級市場上,今年三月份,海洋經濟概念曾被炒作過一次。7月初,資金再度光顧該板塊。
興業證券認為,政策鼓勵海洋經濟發展,圍繞兩個關鍵點:一是支持海洋新興產業,此次中央財經委會議提出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202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深海科技”列為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十四五規劃指出聚焦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海、廣東、浙江等沿海省市在相關政策文件和發展規劃中,提出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產業。二是以海洋經濟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十四五”規劃將“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作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提出建設一批高質量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特色化海洋產業集群;地方政府如上海、廣東等響應國家號召,發布規劃文件推動本地區海洋經濟協同發展。
排版:王璐璐
校對:彭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