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催化不斷,政策東風勁吹。
市場全天沖高回落,三大股指集體下跌。數字貨幣概念走強,腦機接口概念繼續活躍,機器人概念局部活躍;軍工、PCB、CPO、新疆等板塊跌幅居前。
中國電信(601728)盤后公告,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694.22億元,同比增長1.3%;歸母凈利潤為230.17億元,同比增長5.53%,基本每股收益0.25元,去年同期為0.24元;擬每股派發中期現金股息0.1812元(含稅)。
公司持續推動創新引領的基礎和產數業務雙輪驅動融合發展,基礎業務穩健增長,戰略新興業務快速發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移動通信服務收入達到1066億元,同比增長1.3%;固網及智慧家庭服務收入達到641億元,同比增長0.2%;移動用戶達到4.33億戶,寬帶用戶達到1.99億戶,移動用戶ARPU達到46.0元,寬帶綜合ARPU達到48.3元。產業數字化收入達到749億元,AIDC收入同比增長7.4%。
中國電信今日股價漲0.41%,最新收盤價7.4元/股,年內股價累計上漲3.68%。
國家發改委正著手編制
“十五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協調發展司副司長馬維晨近日表示,按照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正與相關部門一道著手“十五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以及相關領域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我們將更加注重創新驅動,部署盡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接續取得一批原創重大成果,實現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馬維晨說,與此同時,加快推動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海洋未來產業。
中國海洋經濟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架構。2024年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相比2012年,這一數值實現了翻番增長。銀河證券認為, 2025年以來海洋經濟催化不斷,政策東風勁吹。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海洋經濟首次被提升至戰略高度,同時新質生產力部分提及“深海科技”,海洋經濟內涵進一步豐富。海洋經濟潛力巨大,通信底座全方位賦能。海洋通信是海洋經濟的基礎設施,是未來6G“海陸空天一體化”網絡的重要一環,主要包括海上無線通信、海洋衛星通信、岸基移動通信等方式。
多只概念股獲融資客加倉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深海科技概念股有40余只,巨力索具今日午后股價拉升漲停,主力資金今日凈流入4.84億元,凈流入額創逾8年新高。濰柴動力、濰柴重機等股的主力凈流入額居前。
從年內漲幅來看,濰柴重機年內累計上漲185.25%,居概念股首位;公司業務可覆蓋遠洋、近海領域,其中,公司WH高端系列船機可應用于國際商船輔機、海工平臺和遠洋漁船等市場。
巨力索具、海蘭信股價漲幅居前,年內分別上漲156.66%和141.1%。
從今年上半年業績數據來看,按照半年報、業績快報、預告凈利潤下限(無下限則取公告數值)計算,開創國際、獐子島凈利潤扭虧為盈。
中國船舶上半年凈利潤規模最高,公司預測凈利潤為28億元~31億元,同比增長98.25%~119.49%,報告期內,船舶行業整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公司手持訂單結構升級優化。中國重工的凈利潤規模次之,上半年公司業績預增,預測凈利潤約15億元~18億元,較去年同期凈利潤變化約為181.09%~237.30%。
8月13日開始,中國船舶、中國重工股票開始停牌,A股史上最大規模交易——中國船舶吸收合并中國重工再進一步。根據此前公布的方案,中國船舶將以37.84元/股的發行價向中國重工股東發行A股,換股比例調整為每1股中國重工股票換0.1339股中國船舶股票,交易金額達1151.50億元。
從凈利潤增幅來看,中科電氣、中船防務、神開股份、中國重工、巨力索具上半年凈利潤增幅均超100%。
從8月以來的資金面來看,超六成概念股獲得融資客加倉,中國船舶、中船防務、迪威爾的融資凈買入額居前,分別獲得4.43億元、1.46億元和1.1億元凈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