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以宇樹、智元、優必選等為代表的頭部廠商先后披露合計超2億元人民幣的人形機器人訂單,同時,多家機器人廠商在WRC大會中公布了更多訂單數據。第一財經記者從大會了解到,購買這些機器人的客戶主要來自于運營商、車企、3C及半導體企業等。
不過訂單數據與真實落地仍然存在差距。首程控股董事會辦公室總經理康雨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的公司沖訂單是為了融資,有的訂單簽下來也要看具體履行期是多久,有的雖然單子簽下來了,但受限于供應鏈產能變化,未必能按時交付。從投資人的視角來看,對訂單數據要十分審慎。
“有訂單是好事,說明商業路徑跑通了,但機器人落地需要給客戶算清楚經濟賬,大額訂單目前更多提供的是信息價值、品牌價值等附加值。”自變量機器人CEO王潛對記者表示,行業距離落地的臨界點并不太遠,預估一年左右時間或可達到,不論是自變量還是其他友商。
商單情況密集披露
截至目前,機器人行業簽下的大額訂單仍以智元、宇樹、優必選為首。智元機器人與宇樹科技共同中標中國移動旗下中移(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移杭”)1.24 億元人形機器人采購訂單。其中智元機器人以7800萬元中標“全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標包,宇樹科技以4605 萬元中標“小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算力背包及五指靈巧手”標包。
據一位參與此次中移杭簽約現場的具身從業者對記者表示,以中移杭為采購需求單位的中國移動采購訂單規模很大,智元與宇樹1.24億訂單只是采購框架中的一部分,且交付周期較長,首期訂單可能在三年內完成交付。
中國移動采購與招標網官方信息顯示,智元與宇樹中標項目為《中移(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采購項目》。該項目于今年6月17日唱價,6月25日公示中選結果。據上述人士透露,中移杭采購的機器人將主要應用于科研、巡檢、服務等場景。
另據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7月18日發布的《機器人設備采購項目中標公示》,優必選科技中標覓億(上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覓億”)9051.15萬元機器人設備采購項目。天眼查信息顯示,覓億成立于2024年,以科技推廣與應用服務為主,2024年4月新增建筑工程施工行政許可。記者詢問多位具身行業人士,暫未有信息涉及優必選機器人在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動態。
優必選副總裁焦繼超在WRC大會上透露,今年預計工業人形機器人交付量約500臺,主要用于搬運、分揀、質檢等工業場景。客戶主要包括車企、3C及半導體企業。
雖然頭部大額訂單廠商的機器人產品尚處于訂單未交付狀態,但多位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相關訂單信息對行業起到明顯的提振作用。除了上述三家廠商,多家具身廠商在WRC大會現場披露機器人產品訂單數據。包括松延動力2025年上半年已簽約2000臺機器人,7月產能突破百臺;加速進化已完成數百萬機器人交付,其中海外市場占比超50%;近百臺智元遠征A2-W已落地富臨精工工廠,進廠“上崗”。
采訪中,松延動力CFO韓深表示,隨著人形機器人市場爆火,大部分廠商面臨爆單問題。公司已及時切換供應鏈產線。今年第三季度將優先完成量產流程,確保客戶批量交付順利落地;第四季度及明年將開啟出海業務,初期主要以代理商模式切入。
機器人進廠打工也難
WRC現場,一位具身行業從業者對記者表示,今年整個機器人行業“進廠”速度明顯加快,但有訂單不代表能成功落地干活;干了活也不代表能成功獲取價值數據進行具身大腦模型訓練與升級。
康雨也對記者表示,對機器人商業訂單的關注還是應回歸到商業本質,訂單與訂單不同,場景與場景之間也不同。在首程控股的接觸案例中,有的公司透露的情況是立等可見的訂單數額,有的公司是聯合合作方進行市值炒作,也有的公司雖然簽下訂單,但在供應鏈層面面臨產能挑戰,合作方無法在廠商需求增加之后增加成本、配合擴產,導致最終交不上貨。康雨預計今年下半年,具身產業鏈供應鏈情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訂單之外,實際落地過程中,機器人干活出錯、出現本體質量問題等情況也頻頻發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高峰走訪鄭州富士康工廠發現,完成擰螺絲任務的工人數量高達幾十萬人,包括擰螺絲在內的接觸式作業,目前對工業機器人以及協作臂來說,都很難完成。因相關任務要求精度高、剛度(機器人或末端執行器在受力時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高、響應頻率高。“三高”要求將傳統工業機器人的機械、傳感、控制、末端四大環節同時推向物理極限,只有引入高剛度直驅關節、千赫茲力控、實時視覺-力覺融合、可變剛度末端等新技術,才有可能突破瓶頸。
在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教授劉云輝看來,機器人的操作任務要比移動還難,主要難在感知、抓取、規劃執行。雖然具身智能技術路線中的LLM(大語言模型)、VLM(視覺-語言多模態大模型)發展很快,VLA(視覺-語言-動作)也在探索,但落地操作的幾乎都是最簡單的項目,比如精準抓取也會出現抓不準的情況,涉及的問題包括可靠性與驗證性、實時性、精度問題,以及跨平臺問題。
王潛則直接認為工業場景與通用具身大模型并不十分匹配,比如部分流水線操作對工業節拍和準確率要求很高,但對機器人實施復雜動作的能力和泛化性要求并不高,不需要機器人進行復雜推理規劃、解決長序列任務,很少與人交互。相對來講,王潛認為服務業的復雜場景更利于促進模型能力的有效提升。
另外,實踐中高峰發現,高強度訓練機器人非常容易使機器人損壞,有時學生訓練一會兒,機器人不是這塊兒壞了就是那塊兒斷了,一般人訓練不起,所以現在高峰團隊讓部分學生直接使用已破損的機器人訓練。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技術委員會主席亞歷山大·維爾也強調,對工業來說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長期技術可用性,不能研發出一款機器人后,經過幾次操作就壞了,這也是人形機器人行業需要克服的問題——需要機器人具備保持24小時工作的能力。
甲乙方共同探索“甜點區間”
不論是訂單情況的參差,還是訂單落地過程中的困難,都難以阻擋今年被行業人士稱為“機器人量產元年”。大批機器人“進廠打工”,除了直觀展示機器人行業技術的進步,也是為了獲取一線數據進行反饋訓練,同時滿足客戶對提效與創收方面的提前布局。
面向工業場景的工業輪式人形機器人普羅宇宙大白目前商業化訂單近百臺,創始人葛巾對記者表示,客戶簽單的要求主要聚焦在產品性能與效率提升方面。目前機器人工作效率與人力水平接近,葛巾認為企業客戶早期投入主要考慮投資回報,并在可節省人力成本的環節獲得收益優勢。
他石科技總經理馬揚接觸的客戶群,一方面對產線柔性操作提出要求,同時也希望能夠實現成本節省、效率提高。工業場景里,將一個零部件從保護塑料套里取出的工作仍舊由人力完成,因為這一步需要機器人具備柔性操作能力。從成本角度來說,今年越來越多的廠商客戶不再單一追求技術高度,而是強調性價比。去年行業談論靈巧手時,更多強調有多少個自由度,但今年強調自由度的人變少了,因為自由度越高,對算力的需求越大,加上機械部分疊加導致的誤差,最終可能導致干活成功率降低。
工業行業一般將產品或服務的性價比最優解區間稱為“SweetSpot”(甜點區間),即以相對較低成本提供較高性能或價值。速騰聚創市場總監謝闐地對記者表示,客戶會希望在不改造基礎設施的前提下,讓機器人幫助產線完成更復雜的工作。這樣的預期下,企業客戶會算一筆賬,包括性能區間、成本區間,以及在多長周期內收回成本,當下具身行業與落地行業企業正在這樣的區間內尋找平衡,具體表現包括了將靈巧手自由度調低,能夠完成基礎工作即可。
星動紀元CEO陳建宇對機器人干活效率的提升持樂觀態度,他在采訪中表示,今年星動機器人已在部分真實工業場景落地,效率約為人力的70%,明年將達到90%,目前主要處在軟硬件打磨的過程。受益于端到端技術路線的實時反饋與控制,陳建宇認為機器人將在一段周期后達到甚至超越人類工作水平。
目前已披露訂單情況的廠商數據一般以百臺為單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百臺規模已屬于第一梯隊陣列,行業還在早期階段。康雨向記者估算稱,今年預測來看,第一梯隊具身廠商的人形機器人訂單規模將破千臺,整個市場總規模可能會超過萬臺。
作為行業頭部,宇樹科技CEO王興興也希望機器人能夠真正干活、真正解放生產力,他認為這是目前行業既欠缺又核心的事情。但在客觀情況上,機器人干活與展示表演方面,大家更喜歡看機器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