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日關稅協商最后期限臨近前夕,特朗普政府的調整動作頻頻。
據央視新聞報道,美東時間7月30日,白宮發表聲明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暫停對低價值貨物(以下稱小額包裹)的最低限度免稅待遇。
聲明稱,一個月之后,即自8月29日起,通過國際郵政網絡以外的方式寄送的價值不大于800美元,且原本符合最低限度免稅條件的進口貨物將被征收所有適用關稅。對于通過國際郵政系統運送的貨物,包裹將根據從價稅或從量稅征收關稅。
今年5月,中美雙邊稅率大幅下降之際,中小跨境商家更關心的小額包裹稅率同樣迎來調整。
當時特朗普修正行政命令,對價值低于800美元小額包裹的從價率由120%降至54%,同時維持每件100美元的從量關稅,并撤銷原計劃于6月1日將小額郵遞物品的從量關稅從100美元提高至200美元的規定。
而此次白宮則這樣解釋取消豁免的考慮:托運人利用適用于小額包裹的較低安全措施將非法芬太尼等合成阿片類藥物、毒品等運入美國。維護國家安全和保護本土產業,是美國方面慣用的貿易調整兩大借口。
有分析指出,白宮此次取消豁免,預計將沖擊該國的快時尚,以及Temu、Shein、亞馬遜等零售商,以及進口商品包裹托運商。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的小額免稅制度始于1930年代,最初是為了簡化跨境貿易手續,方便本國旅客攜帶紀念品回國,同時減輕海關部門的負擔。
2018年的貿易摩擦之后,“低價直郵+小額免稅”成為中國跨境電商的主流打法,美國小額包裹量飆升10倍,達到13.6億件。Shein和Temu等電商平臺正是借著這股東風迅速崛起,并利用中國供應鏈的低成本優勢進入美國市場。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兩黨逐漸將小額免稅稱為“漏洞”,沖擊本土制造業與就業市場。
2025年特朗普政府再次上臺后反復調整該政策,在4月2日宣布自5月2日起正式取消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小額包裹免稅待遇,并要求繳納關稅率為30%或每件25美元。
政策的反復變動,也導致美國海關清關壓力大增。有分析指出,預計每年為企業和消費者帶來47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當時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回應,跨境電商能更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是國際貿易創新發展的重要趨勢,美國對小額包裹關稅政策進行破壞性調整,將嚴重影響美國消費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