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執中重磅發布!《中國城市創投活力及城市創新力指數報告》來了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卓泳2025-07-31 11:11

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培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時代背景下,創投已成為國內各城市撬動發展的重要抓手。各地紛紛通過發力地方政府投資基金、吸引優質投資機構與創新企業落地、持續優化創投生態環境等舉措,在創投活力競爭中全力以赴、各展所長。

在7月25日證券時報主辦的第十三屆創業投資大會暨全國創投協會聯盟走進光明科學城活動現場上,證券時報聯合中國另類資產投資信息平臺——執中,發布了《中國城市創投活力及城市創新力指數報告》。

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城市創投活力指數排名中,上海、深圳、北京穩居前三,持續領跑全國創投市場;在城市創新力指數榜單上,北京、上海、深圳依舊占據前三。在熱門賽道投融資的城市排名中,杭州、蘇州則憑借在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賽道的活躍表現,雙雙躋身前五名。

城市創投活力:頭部領跑格局顯著,區域分化特征明顯

從2024年城市創投活力指數整體排名來看,上海、深圳、北京穩居前三且優勢突出,與第四名及之后的城市拉開較大差距,呈現“頭部領跑,梯隊分化”的格局。

image.png

從各城市指數變化來看,2018—2024年,各城市創投活力指數均呈波動下降趨勢。北京波動最大,從2020年的4302降至2166;武漢波動幅度最小,發展相對穩健。值得注意的是,合肥自2021年躋身TOP 10,而寧波則在2022年退出TOP 10行列,反映出區域創投力量的動態調整。

image.png

1.募資:北京穩居榜首,嘉興擠入前十

募資方面,北京憑借集中的全國頭部金融機構和國家級出資平臺,募資指數位居第一。上海、蘇州緊隨其后,廣深均位列前五,其中蘇州超越廣深,南京與深圳基本持平。尤為亮眼的是,嘉興作為地級市躋身第七,超過杭州、成都等省會城市。

image.png

但從過去一段時間的趨勢來看,2018—2024年,TOP 10城市募資指數均在大幅震蕩中下降,僅北京因2024年國家級引導基金的大額出資略有提升,反映出募資市場整體面臨較大壓力,資金募集難度加大。

2.投資:上海位居第一,長三角集群效應凸顯

投資方面,2024年上海投資指數位居全國第一,北京、深圳緊隨其后。前10名城市投資指數差距較小,且以一線或新一線城市為主。2018—2024年,TOP 10城市投資指數與募資指數趨勢一致,均波動下降。其中,北京投資指數波動最大,從2018年的5166降至1978;合肥與武漢波動幅度最小,TOP 10城市整體格局較為穩定。

image.png

從獲投項目數量、投融資事件數來看,上海與深圳合計占TOP 10總量的37%,凸顯創新引擎地位。蘇州超越北京居第三,杭州、無錫入榜,長三角投資集群效應顯著。合肥、無錫等城市依靠地方國資精準卡位細分賽道,吸引機構“抱團式投資”;上海和深圳則因政府牽頭推動、政策與產業協同程度深、產業配套成熟,更易吸引優質企業和外部資金落地。

image.png

3.退出:深圳效率領先,長三角表現強勁

退出方面,深圳退出指數居首,打破了募資與投資領域北京、上海壟斷前二的格局,彰顯其退出效率優勢。長三角表現強勁,蘇州、杭州均進入前10名;中西部城市則以武漢、合肥與成都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在募資端表現較好的嘉興未進入退出TOP 10,或反映其資本轉化效率相對滯后。

image.png

城市創新力:與創投活力聯動發展,區域特色賽道凸顯

城市創新力指數與創投活力指數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北京、上海、深圳在創新力指數上同樣位居前三,這三座城市創投活力也領先,說明強大的創新能力為創投活動提供了豐富的項目源和發展空間,而活躍的創投又能推動創新成果的轉化與落地,形成良性互動。

image.png

其中,北京在城市創新力指數上絕對領先,依托國家實驗室(占全國60%)、央企研發總部(中關村聚集約76家)及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鞏固了創新策源地地位。上海憑借鏈主企業帶來的產業優勢排名第二,深圳緊隨其后位列第三,成都排名在武漢、蘇州之前。

1.賽道集中度:半導體集成電路成絕對核心

從具體賽道集中度來看,半導體集成電路主導全國投資。十大熱門城市中,半導體集成電路賽道均位于各城市的前三,其中,該賽道在上海、深圳、蘇州、杭州、合肥、南京、成都、武漢共8個城市中均位列首位,在北京、廣州位居第二位,顯示出絕對的資本聚集效應。

此外,生物制藥與醫療器械雙輪驅動醫療健康領域發展。生物制藥在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漢共5個城市排名前兩名,在北京、蘇州、廣州位列前五;醫療器械賽道在深圳、蘇州、廣州排名第二位,在上海、北京、杭州、合肥、成都穩居前三。兩者均在所有城市的TOP 5中占據關鍵位置,凸顯醫療健康領域的持續高熱度。

2.區域特色:產業資源與資本選擇深度綁定

從區域特色賽道來看,北京以人工智能(AI)為首要賽道,顯著領先其他城市;深圳的計算機視覺位列第四位,合肥的新材料、航空航天賽道位列前五等,體現了地方產業資源與資本選擇的深度綁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半導體、前沿科技、新能源、先進制造六大賽道的投融資(按獲投公司數量)排名中,除北京、上海、深圳依然名列前茅外,蘇州和杭州也躋身前五,體現了這兩個城市在創投活力和創新力方面的崛起之勢。

據執中ZERONE統計,2024年蘇州共發生697起投融資事件,641家企業完成融資,估算融資金額達272.67億元,新備案基金192只,219家機構LP出資271億元。

杭州方面,2024年共發生577起投融資事件,528家企業完成融資,估算融資金額達212.47億元,新備案基金143只,209家機構LP出資308億元。

深圳創新“加速器”功能持續釋放 光明創投成“后起之秀”

在城市創投活力和創新力榜單中均位列第三的深圳,其轄區內私募創業投資基金的數量和規模連續增長,不斷發揮創新“加速器”功能,支持科技創新企業高質量發展。

報告顯示,2024年注冊地在深圳的LP出資金額同比大漲75%,達1275億元。投資方面,2024年深圳共發生970筆投融資事件,895家項目獲投。從細分賽道看,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為主,有近124家項目獲投,占比13.85%;硬件與軟件分列二、三位,占比均在9%左右。深圳主要支柱產業大類為電子信息,前三類獲投項目達292家,超過生物醫藥項目總數(126家)的半數以上。

其中,深圳市光明區在創投方面表現亮眼,撬動區外資金效應顯著。報告顯示,備案在光明區的基金中,81%的LP來自區外,LP認繳資本95%來自區外;投資光明區企業的資金中,61%來自區外基金。此外,光明區投資機構早期投資活躍,A輪及種子輪投資占比高,啟榕創投、君聯資本、紫金港資本、力合創投等機構年內在光明區出手三次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新銳國資投資機構,成立于2017年的深圳市光明區引導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出資設立20只子基金,認繳規模超300億元,實繳規模近百億元。子基金投資的項目累計200個,已實現投資階段的全覆蓋。

校對:許欣

責任編輯: 冉超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 久久国产伦三级理电影 | 色花堂精品国产首页 | 一级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一线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