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國期貨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期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150家期貨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4.29億元,凈利潤9.9億元,兩項數據環比和同比均有所走高。同時,今年上半年,150家期貨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6.76億元;凈利潤50.7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2%。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期貨公司整體經營平穩,業績表現較好,除各項業務穩步發展外,期貨公司的自有資金投資收益貢獻突出,這也是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的主因。
展現較強發展韌性
中期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期貨公司凈利潤單月表現均較好,具體來看,150家期貨公司1月份至6月份分別實現凈利潤5.63億元、4.99億元、14.17億元、7.85億元、8.2億元、9.9億元,除了4月份較去年同期的8.27億元有所下滑外,其余月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長。
東證期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期貨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主要在于四方面原因,一是市場交投回暖,2025年上半年全國期貨成交量、成交額呈現同比增長,直接推高手續費收入,手續費率保持穩定,成交放量轉化為凈利潤。二是實體企業風險管理需求回升,更多實體企業和機構投資者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和風險管理,推動經紀業務及子公司風險管理業務收入提升。三是部分板塊行情驅動,上半年部分商品和金融期貨出現趨勢性行情和波動率上升,吸引了交易者積極參與。四是新品種擴容帶來增量,年內交易所持續推出期貨和期權品種,擴大了市場容量和參與主體范圍,帶來增量交易。
浙商期貨相關負責人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半年,期貨市場成交額、成交量同比均上漲,為期貨公司經紀業務、資管業務等貢獻了較高收入。另外,市場投資機會凸顯,期貨公司自有資金投資收益良好,對凈利潤貢獻較大。
下半年表現值得期待
中期協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40.76億手,累計成交額為339.7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2%和20.68%。此外,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金融期貨期權成交量為1837.9萬手,占全國市場的2.49%;成交額為14.94萬億元,占全國市場的28.29%。截至2025年6月底,我國共上市期貨期權品種148個。
五礦期貨戰略運營管理部資深高級經理陳治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期貨公司業務轉型發展加速,以經紀業務等為代表的傳統業務“反內卷”趨勢明顯,而國際化業務持續備受關注,風險管理業務發展當前更是成為期貨公司多元化收入的主要來源。展望下半年,在“反內卷”大潮下,期貨經紀業務低價競爭局面有望得到改善,期貨市場產品和服務創新有望持續推進,其中綠色品種將為期貨市場帶來增量資金,提升期貨市場資金容量。
“下半年風險管理業務有望保持良好增長勢頭。”陳治認為,資本市場持續向好勢頭不變,市場信心增強和潛在波動預期將刺激投資者對場外期權對沖、收益增強工具及定制化策略的需求提升,驅動資管業務和風險管理業務放量發展。同時,期貨市場國際化程度有望提升,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為導向,多維度推進雙向開放發展,將有助于提升期貨公司國際化服務水平,國際業務收入有望進一步增長。
“下半年對境外業務和風險管理業務最為期待。”上述東證期貨相關負責人補充表示,上半年公司海外業務發展較好,權益規模持續增長,目前境外子公司持有國際三大交易所清算資格,覆蓋全球股票、期貨等衍生品的多品類交易服務,完成五大洲全球交易網絡布局,隨著全球避險情緒持續提升,企業風險管理多元化需求驅動,風險管理業務將成為期貨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