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清科研究中心發布2025年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研究報告認為,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回暖跡象初現。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新募基金數量、投資案例數量分別同比上升12.1%、21.9%,退出案例數量同比下降43.3%。
多位投資人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稱,上半年投資“體感”的確回暖,主要體現為,隨著政策調整及二級市場的回暖,投資節奏開始復蘇,退出亦有所回暖。不過,“退出難”問題依舊存在。
隨著產業發展周期調整,投資人關注的賽道在上半年繼續出現變化。高端裝備、AI+應用、新材料等成為受訪投資人密切關注的新賽道。也有投資人在跟蹤交通物流行業,認為該行業盈利穩定、有機增長,且估值便宜。
上半年募投指標小幅上漲
募資方面,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新募集基金數量和規模分別為2172只、7283.30億元,同比分別上升12.1%、12.0%。險資、AIC、國資發起設立了多只大額基金,募資市場呈現回暖跡象。分幣種看,外幣基金募資仍延續下滑態勢,上半年共14只外幣基金完成118.37億元人民幣的新募集,同比分別下滑30.0%、67.5%。
投資方面,上半年投資案例數共5612起,披露金額3389.24億元,同比分別上升21.9%、1.6%。分行業看,硬科技領域仍為市場熱點。上半年近半數獲投企業是科技領域企業,且科技企業自成立至首次獲投用時縮短。IT行業上半年投資案例數達1199起,位居各行業第一,重點細分領域包括AI、具身智能等;半導體及電子設備案例數達1153起,數量位居第二,投資金額則以1021億元位居第一,重點細分領域包括GPU、集成電路制造等。
按城市排名,上海、深圳、北京、蘇州、杭州依次位列上半年投資案例數前五名城市。其中,杭州案例數增速最快,達41.6%。
退出方面,上半年共發生935筆退出案例,同比下降43.3%。被投企業IPO方面,上半年全市場共發生583筆案例,同比上升38.2%,在各類交易中占比約為62.4%。其中,A股被投企業IPO案例數為291筆,同比上升44.1%;境外市場被投企業IP0案例數為292筆,同比上升32.7%。其他退出交易方面,股轉和回購交易數量合計202筆,同比下降81.5%;并購類交易數量為132筆,同比上升17.5%。
“今年二季度資本市場‘解綁’,加上國有創投母基金做主力軍,形成了以國資帶動的一波回暖。不過,民營創投還在調整中?!苯K乾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曉明對記者表達了她的感受。
一位深圳國資PE人士表示,今年總體感受較去年回暖,并且預計下半年會繼續回暖。對PE來說,回暖一方面是受港股上市潮帶動,另一方面是不少企業開始啟動融資。
港股及并購助力疏解“退出難”
“我們切身感受到一個利好,就是未盈利硬科技企業通過上市公司并購退出。”葉曉明告訴記者,珂瑪科技的收購標的蘇州鎧欣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蘇州鎧欣”)是葉曉明所管理基金的投資標的,她對這一單退出感到滿意。
“蘇州鎧欣雖然尚未盈利,但去年已有3300多萬元營收,而且頗具技術實力。接下來公司發展需要大量資金,適合由上市公司并購,上市公司也由此減少了搭建團隊和從頭研發的成本。”葉曉明說。
“我對退出的思路已經發生了轉變,曾經‘主攻’滬深交易所上市,現在北交所、港股、并購等渠道都會考慮?!比~曉明表示。
談及退出,一位交通物流行業的投資人表示:“我們的投資組合中,有的控股了A股上市公司,有幾個要申報港股IPO。目前能上市就算合適的退出渠道。”
不過,一位投資高端制造領域的PE投資人對記者道出了目前退出的不易。他表示,受國資合規的要求,基金到期未退出的項目,要么與LP協商延期,要么觸發回購條款。實控人等若沒有能力回購,則會被起訴。“要么起訴,要么等延期,要么找并購機會。”該投資人表示。
投資風向轉向AI+、新材料等領域
記者注意到,隨著產業周期的變化,一級市場的關注重點也在發生變化。除清科研究中心報告中提到的AI、具身智能、GPU、集成電路制造等熱門領域外,不少受訪者表示,正在關注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領域,發展穩健的交通物流領域成為部分基金的選擇。
葉曉明介紹,原先聚焦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半導體等領域,近期新增了人工智能和新材料兩個投資方向。比如人工智能方向,目前主要關注其基礎設施建設及在各行各業的落地,如人工智能+材料,人工智能+醫藥,并且注重項目的市場化能力。
“交通物流行業一直估值比較低,因為想象空間沒有那么夸張。我們投的是實際在做物流的企業,他們有內生的有機增長,并且估值比較合理?!鼻笆鼋煌ㄎ锪黝I域投資人表示,中國產業發展到需要并購整合的階段,因此對產業投資的前景比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