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之道】機器人具有人格嗎
來源:證券時報 2025-07-29 A007版作者:熊德志2025-07-29 06:48

隨著AI和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融合,相關應用場景也不斷涉足各個領域。7月25日,香港特區媒體有一則《上海機械人交警首亮相外灘訓練》的新聞,“一個頭戴警帽、身披反光背心的人形機器人,前晚在上海外灘某路口一人行橫道旁,用標準的手勢為車流和行人發出指示,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駐足拍照,并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廣泛討論”。而據上海市公安局交管總隊回應,該機器人為該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探索科技賦能交通管理的新實踐,現階段已學會直行、左轉、停車示意等多種基本交通指揮手勢,但目前尚處于研發和學習階段,未正式投入使用。

據了解,此乃世界首個人形機器人交通警察,名為“小滬”,從研發、訓練到上崗用時4年多,有較強學習和模仿能力,除具備指揮道路交通能力外,亦能提供指路、解答交通法規等服務。

筆者對于AI和機器人場景的廣泛應用,是持鮮明支持態度的。畢竟AI和機器人在很多領域可以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高危環境下,其替代人類作業,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風險。比如諾蘭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里面,讓機器人進入黑洞探索,由其傳回黑洞內奇點的數據。因為黑洞巨大的引力,任何物體進入黑洞都無法逃逸,也包括光在內,所以人類是無法進入黑洞內探索的,因為有去無回。但是機器人可以,因為機器人是機器,不具有生命特征,即便其可以仿真人類情感。所以犧牲機器人進入黑洞,不涉及道德倫理。

最近一兩年,筆者入住內地各類酒店,也時常體驗到機器人提供的相關服務,如打個電話給前臺或客房部,一會兒就有電話鈴響起,提醒物品已經送達,開門后從機器人上取走物品,機器人又自行返回,自行搭載電梯去指定區域。

在一些工廠、港口、碼頭、倉儲等環境,也有大量的機器人從事各種工作。包括美國等各國軍方,也使用很多機器人,比如四足機器狗。

而上述各類機器人,都不會涉及機器人的身份問題,即“人格”或責任問題。

兩年前,曾和一些朋友交流,未來有哪些人是不可能被AI取代的,結論是凡是有機會坐牢的崗位都不會被取代,因為AI不能代替人去坐牢,即凡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或后果的崗位,則不能被AI或機器人取代。這背后的邏輯是AI和機器人不具有“人格”,因其不能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因此,循著這一思路,同樣作為機器人的存在,是否在特定的場景下,特定的機器人就具有了“人格”,因此就具有了人的承擔法律責任的能力?

由此,筆者聯想到一個10多年前的故事,關于黑猩猩Tommy的上訴案。2014年,要求給動物“法人地位”的動物權益組織“非人類權利工程”主張,因黑猩猩擁有很強的認知能力,成年黑猩猩智商甚至高于兒童,其在基因上與人類近似,應該獲得包括身體自由在內的基本權利。后來,美國一家法院裁決,黑猩猩不能與人一樣享有同等的人權,而其主人亦沒必要將它從被圈養的籠子中釋放。理由是,被關在籠子里的黑猩猩(Tommy)不能被視為一位“法人”,因為它“不能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以此類推,涉及機器人執法,或作為“交通警察”的執法機器人,其作為執法或指揮交通的主體,是否具有“人格”或被視為“法人”并具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能力?

法律上的“人格”概念,是指法律認可的一種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資格。若機器人成為了法律上的“人”,其就擁有了享受權利的可能,如受到尊重、不被隨意破壞打罵等“人身權利”,以及著作權、收益權等財產權利;若機器人成為了法律上的“人”,其也須對自身行為負責。反之,若機器人不是法律上的“人”,其權利和責任將無從談起。即法律人格是享有權利、承擔責任的前提。

竊以為,當前作為碳基生命的人類控制下的地球,AI硅基和機器人只能是授權經辦,而不能被視為“法人”或具有“人格”,因其不能自負其行為后果。

在該交通警察機器人未正式投入使用之前,筆者不禁有此疑問,作為不能對其行為負責的機器人,是否具有指揮交通的執法權,由此導致的責任或后果又將由誰承擔?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亚洲大片亚洲一级高清 |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开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精品共 | 日本三级2020高潮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