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債正在從一個小眾品種逐漸成為全球投資者青睞的優質資產。
記者近期從交易商協會獲悉,2025年上半年,協會共完成1535億元熊貓債注冊,同比增長165%,發行規模為844億元,其中外國政府類機構和國際開發機構發行235億元,同比增長161%。
熊貓債,是指境外機構在中國境內市場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根據國際慣例,境外機構在一個國家發行債券時,一般以該國最具特征的吉祥物命名。熊貓債既是推動我國債券市場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拓寬人民幣跨境融資渠道,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工具。
近年來,在有利的政策及市場環境下,熊貓債市場不斷提質擴容,市場規模屢創新高,展現出全球資本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與青睞。
中證鵬元研究發展部高級董事、資深研究員吳志武介紹,熊貓債市場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5年到2015年之間,這一時期熊貓債市場發展緩慢,發行主體單一,發行規模很小,甚至部分年份陷入沉寂,比如2007年、2008年、2010年等沒有債券發行。
吳志武指出,2016年后至今為熊貓債市場發展的第二個階段,這一階段熊貓債市場迎來了快速的擴容,每年發行規模均不低于500億元,尤其是2022年到2024年間發行疊創新高,反映出熊貓債對境外機構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其中,發行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年份有2016年(1300億元)、2021年(1064.5億元)、2023年(1544.5億元)、2024年(1948億元)。
匯總業內觀點來看,熊貓債市場近年來實現長足發展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熊貓債監管制度不斷完善,近年來監管部門從市場準入、發行定價、信息披露、中介服務、會計準則、資金使用、自律管理、投資人保護、適用法律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了各項制度;二是在中美貨幣政策分化背景下,包括熊貓債在內的人民幣債券收益率低于美國國債,融資成本優勢凸顯;三是人民幣在跨境結算等方面機制的完善,為熊貓債募投資金跨境使用奠定了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熊貓債市場呈現的一大特點是發行人結構優化,市場創新活躍。交易商協會表示,2025年上半年,國際開發機構、跨國企業熊貓債發行占比較上年同期上升23個百分點,發行人結構明顯優化。中長期限熊貓債發行占比為74%,較上年同期上升20個百分點。境外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和綠色債券等創新產品86億元,服務新質生產力和綠色發展。深化熊貓債定價配售機制優化試點,促進發行定價市場化。
展望未來,吳志武認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持續推進,熊貓債市場仍將迎來較快的發展。
一是,熊貓債市場將會繼續迎來擴容。近年來隨著中國與歐美發達國家利差的倒掛,熊貓債融資成本優勢凸顯,以及熊貓債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熊貓債市場迎來了大擴容,考慮到目前熊貓債融資成本優勢仍然明顯,中國國內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且歐美發達國家利率仍處于高點,中國與歐美的利差倒掛仍然存在,熊貓債市場仍將會迎來發展的機遇期。
二是,熊貓債將會繼續成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支點。熊貓債市場的發展與人民幣國際化形成雙向促進作用。一方面,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地位和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被更廣泛地使用,以及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機制的完善,增強了境內外主體持有、使用人民幣的信心,從而推動了熊貓債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熊貓債市場的發展也增強了人民幣的投融資功能,有利于推進人民幣進一步成為國際結算、計價、儲備貨幣,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另一重要支點。
三是,熊貓債市場政策環境和監管制度將更為完善。熊貓債市場政策環境和監管制度不斷完善和優化,成為近年來推動熊貓債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考慮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推進的需要,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熊貓債的發行和交易規則將更為便利化,各類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完善。比如,由于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分割,在熊貓債監管政策、發行審批要求等方面存在不同,這提高了發行融資成本,需要進一步推動監管制度上的統一性、協同性。
四是,熊貓債發行主體將進一步優化,產品創新更為活躍。近年來隨著熊貓債市場吸引力的增強,熊貓債發行主體結構更為優化,純境外發行人明顯增多,同時,隨著創新債券品種發行的增多,熊貓債市場創新行動也更為活躍,從創新熊貓債品種來看,目前出現了“兩新”、鄉村振興、可持續等多個品種,預計隨著熊貓債市場的不斷擴容,純境外發行人將會不斷增多,創新產品也將更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