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船”即將起航。
7月18日晚間,中國船舶發布公告稱,公司吸收合并中國重工事項已獲得中國證監會同意注冊批復。這標志著中國造船工業史上規模最大的資本市場運作進入最后的收官階段。
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合并后,存續公司的總資產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將成為資產規模、營收規模、手持船舶訂單數均領跑全球的世界第一大旗艦型造船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最新披露的業績預告也大超市場預期。中國船舶預計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98.25%至119.49%,中國重工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81.73%至238.08%。有分析指出,合并后中國船舶新接訂單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高附加值船舶訂單比例可進一步提升,未來公司經營績效和盈利能力將進一步加強。
證監會批復:同意
7月18日晚間,中國船舶發布公告稱,公司吸收合并中國重工事項已獲得中國證監會同意注冊批復。批復主要內容包括:同意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新增30.53億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申請。本次吸收合并應當嚴格按照報送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有關申請文件進行。批復有效期為12個月。
同日,中國船舶還披露了關聯交易報告書,其中顯示,本次交易的具體方式為,中國船舶以向中國重工全體換股股東發行 A 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中國船舶為吸收合并方,中國重工為被吸收合并方,即中國船舶向中國重工的全體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交換該等股東所持有的中國重工股票。
本次合并完成后,中國重工終止上市并注銷法人資格,中國船舶將承繼及承接中國重工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中國船舶因本次換股吸收合并所發行的A股股票將申請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流通。
本次換股吸收合并中,中國船舶的換股價格按照定價基準日前120個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價確定為37.84 元/股。中國重工的換股價格按照定價基準日前120個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價確定為 5.05 元/股。中國重工與中國船舶的換股比例為1:0.1335,即每1股中國重工股票可以換得0.1335股中國船舶股票。
中國船舶擬購買資產的交易金額為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的成交金額為1151.5億元。交易金額超過中國船舶、中國重工各自資產金額的50%,對兩家公司均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合并后,存續公司的總資產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據中信證券介紹,“新”中國船舶將成為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手持訂單數均領跑全球的“世界一流造船業旗艦上市公司”。
有分析稱,此次重大資產重組將充分發揮協同效應,中國船舶旗下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等企業,與中國重工的大連重工、武船重工等造船資產形成互補,軍品、民品、海工裝備三大板塊實現全鏈條覆蓋,高端船型的產能集中度顯著提升,有望打破韓國在超大型集裝箱船等領域的壟斷。
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項目還是A股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吸收合并和許可類重組審核和注冊通過案例,被業內認為是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深??萍肌碧栒?,落實中央財經委員會關于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將高端制造、海洋工程、防務裝備等國家戰略性產業力量集中化的重要實踐。
二級市場方面,7月18日,中國船舶、中國重工股價均錄得小幅上漲,分別報收34.08元/股、4.69元/股,總市值分別為1524億元、1069億元,合計總市值達2593億元。
業績猛增
從業績層面來看,中國船舶、中國重工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均錄得大幅增長。
據中國船舶披露的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為28億元至31億元之間,同比增加98.25%至119.49%。中國船舶表示,報告期內交付的民品船舶價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當,營業毛利同比增加。
中國重工預計,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5億元至18億元之間,同比增長181.73%至238.08%。對于業績預增原因,中國重工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交付的民船產品數量大幅增加,營業收入相應增長,經營業績同比明顯提升。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預計凈利潤合計達43億元至49億元之間,同比增長約121%至152%。
有分析指出,中國重工與中國船舶業績預喜的主要原因是,民船訂單量價齊升,以及兩家公司智能化改造、精益管理帶來的效率提升,縮短建造周期,增加交付量。同時,鋼材價格下降、集中采購降低成本,訂單結構向高附加值船型傾斜,LNG船、超大型油輪(VLCC)等占比提升,綠色船舶技術落地帶來溢價。
華西證券在研報中指出,船舶制造的長邏輯是“中國船舶制造產業鏈+綠色更新大周期”加上“潛在重組方案”可能提供的短期彈性。中國船舶作為中船集團旗下船舶總裝上市平臺,在本輪船舶產業鏈周期上行的過程中不斷整合優質資產,并且隨著高價值訂單的持續交付,公司業績正在持續改善。
華西證券表示,中國在本輪船舶制造周期中顯著受益,各項指標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船舶制造國。中國船廠憑借成本優勢、產業鏈韌性、技術創新及產能規模,展現出強大競爭力。自2021年起,訂單結構逐步優化,高價值造船訂單的交付顯著提升了船企利潤率。盡管受到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影響,但中國船廠優勢依然顯著,將繼續獲得外資船東青睞。展望未來,中國造船市場仍將保持穩定市場份額。
東吳證券發布研報稱,中國船舶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增98%—119%,在手訂單兌現超市場預期。資產整合持續推進,看好內部效率提升帶來的利潤釋放彈性。存量+環保更新中長期邏輯不改,船舶制造上行周期仍將持續。
校對:彭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