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內蒙古,烈日當空。遠景科技集團(下稱遠景)赤峰零碳產業園內,一排排電解槽、合成氨設備正在運轉,遠處大型的液氨貯罐保持著零下33度的溫度,以保證產品的低溫安全儲存。
“新石油 新繁榮”。在赤峰零碳氫能產業園的氨合成塔前,六個白色的大字分外醒目。
被遠景稱為“新石油”的能源,是指綠色氫氨。
7月8日,全球最大綠色氫氨項目的首期工程在內蒙古赤峰建成投產,該項目總體規劃產能152萬噸,首期工程產能32萬噸。
界面新聞在現場獲悉,同日,該項目首罐綠氨發車,必維國際檢驗集團現場為這罐綠氨頒發了全球首張ISCC可再生氨證書。這也成為全球綠色氫氨產業邁入規模化、商業化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遠景綠色氫氨項目投產儀式 拍攝:馬悅然
在遠景董事長張雷看來,赤峰零碳產業園就是“一座新石油產業基地”,該項目將開啟一個新的石油時代。
遠景赤峰零碳氫能產業園內 拍攝:馬悅然
隨“雙碳”目標的推進,綠氫成為當風口產業,可解決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問題。
但綠氫存在儲存、運輸困難等問題。綠氫和空氣中的氮反可生成綠氨,綠氨可作為綠氫的重要儲存載體,解決了綠氫的天然短板,同時拓展清潔能源的應用路徑等。液氨可以廣泛應用于化肥生產、化工、航運等行業。作為新興的清潔能源代表,氫氨醇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遠景赤峰零碳氫能產業園 來源:遠景
氫氨項目的流程大致可分為原料預處理、氫氣制備、氨合成三大階段。
具體而言,制氫環節指通過電解水或化石原料轉化獲取氫氣,經凈化去除雜質,隨后與分離出的氮氣混合后,在高溫高壓及催化劑作用下進入合成塔反應生成氨,未反應氣體循環利用,生成的氨經冷卻液化后儲存。但目前綠色氫氨醇及其衍生品由于成本仍高,供給有所不足。
遠景在內蒙古赤峰的零碳氫氨項目,依托全球最大的獨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是全球首個實現離網制綠氫綠氨的項目。
該公司表示,該項目可以實現無補貼商業化運轉。
張雷表示,如果要把一個大型儲罐裝滿氨,約兩萬多方液氨,折合的能量大致是一億度電,一億度電的儲能成本需要投資600億元,氨罐只需1.5億元。
遠景赤峰零碳氫能產業園內 拍攝:馬悅然
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婁益民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表示,全球諸多經濟體都在打造以氫作為基礎的能源體系,綠色氫氨是目前全球碳關稅背景下最具競爭力的載體之一。
上述氫氨項目可以實現100%綠電直連,做到風光儲與氫氨醇生產的動態耦合,其應用了自主研發的智能物聯操作系統EnOS,可用算法調度和優化各環節的運行。
界面新聞在項目的中控室看到,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天氣變化情況,隨之向工廠傳遞指令,調整負荷以適應新的發電量。
中控室 拍攝:馬悅然
婁益民稱,如何將間歇性的風光發電側,轉化為氫氨化工需要的合格電源,是該項目主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他將這個龐大的系統比喻為水庫,儲能是水庫的容量,氫氨是可調式灌溉系統,需要基于AI智能大模型,知道風、光何時能來,實現“源隨荷動,荷隨源動”,即電解槽、空氣分離裝置以及合成氨工廠,能夠適應上游風光資源的波動性,動態生產,降低對電網和儲能的依賴。
赤峰是內蒙古清潔能源大市。據界面新聞了解,遠景選擇赤峰落地氫氨項目,主要因為可利用當地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且可通過渤海灣使綠氨產品經由海運供應國內外廣大地區。
赤峰市能源局局長王偉東對界面新聞等媒體表示,截至2024年底,赤峰市電力總裝機規模1567萬千瓦。其中,新能源總裝機規模突破1000萬千瓦,提前一年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
王偉東稱,爭取到2025年底,赤峰市新能源總裝機規模實現翻一番,達到2000萬千瓦;力爭“十五五”期間,全市新能源總裝機規模在“十四五”基礎上再實現翻一番,達到4000萬千瓦。
目前,遠景旗下擁有主營風電、儲能系統及綠氫的遠景能源,電池公司遠景動力,以及負責開發智能物聯操作系統的遠景智能等。
零碳產業園建設是遠景近年來的業務重點。根據該公司規劃,未來十年,該公司計劃在全球合作建設100個零碳產業園。
去年,遠景與西班牙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該公司將在西班牙建設氫能裝備工廠,布局綠氫產業鏈,并和西班牙企業一起打造零碳氫能產業園,實現100%綠電制氫。遠景還計劃與西班牙在合成生物、綠色甲醇、可持續生物航油等領域進行全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