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海期貨交易所主辦的2025上衍航運服務論壇在上海舉行。2025上衍航運服務論壇以“推動航運業風險管理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航貿發展趨勢等一系列業界關注的話題展開討論。
強化上海“航運”“金融”兩個中心聯動發展 提升風險應對能力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周英表示,航運業的健康平穩發展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二級巡視員 周英
據她介紹,歷經二十余年的接續奮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已從“基本建成”邁向“全面建成”。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海海空樞紐能級不斷提升,航運業綠色數智轉型取得突破,航運服務能力不斷完善。
“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的背景下,我們將圍繞‘建設全球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目標,推動航運硬實力、軟實力、新賽道‘三位一體’協同發展。立足上海特色,充分發揮‘五個中心’協同優勢,強化上海‘航運’‘金融’兩個中心聯動發展,加強系統集成、強化綜合能力,不斷提升風險應對能力。”周英說。
探索“期貨+物流”一體化服務
在中國船東協會秘書長張愛國看來,金融與航運的深度融合將大有可為。
中國船東協會秘書長 張愛國
集運指數(歐線)期貨為航運企業提供了高效的風險對沖工具,并在應對紅海事件等市場波動中展現了制度設計的優越性。其采用“服務型指數、國際平臺、人民幣計價、現金交割”的設計方案,不僅為船東、貨主、貨代等市場主體提供了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的利器,更通過人民幣結算機制,提升了我國在全球航運定價體系中的話語權。
近年來,中國船東協會與上海期貨交易所等機構密切合作,不僅參與航運指數期貨、船用燃料期貨的設計與推廣,更推動了行業從傳統的“運力競爭”向“綜合風險管理能力競爭”升級。
未來,協會不僅將積極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引導航運企業了解并善用期貨工具,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更期待與期貨交易所、行業同仁共同探索更多創新工具和服務模式。
一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豐富航運相關期貨品種及不同航線覆蓋的基礎上,探索推出更具區域特色的衍生工具,同步優化合約設計細節,通過制度創新提升市場流動性。
二是加強行業培訓與市場交流,聯合高校、期貨交易所開設培訓班,邀請頭部企業做實踐案例分享,通過頭部企業示范引領,推動中小企業從“不敢用”向“會用、善用”轉變,形成全行業“學工具、用工具”的良性生態。
三是探索“期貨+物流”一體化服務、“期貨+保險”風險閉環管理等跨界模式,實現從貨主訂艙到貨物交付的全鏈條風險對沖,探索建立航運金融風險補償基金,構建更立體的航運金融服務生態。
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成交量居全球航運指數衍生品首位
在上海航運交易所副總裁顧云鳳看來,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上市后經歷了紅海航運危機影響下的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經受了傳統商品期貨中前所未有的風險管理考驗。
上海航運交易所副總裁 顧云鳳
截至2025年4月30日,集運指數(歐線)期貨總成交金額為4.7萬億元,日均成交金額為115億元,成交量居全球航運指數衍生品首位。
此外,相關數據顯示,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已交割的7個合約期現價差控制在1%左右,指數期貨產品的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功能基本顯現,已成為越來越多外貿物流企業管理運價波動風險的工具和航運企業遠期定價的參考。
據顧云鳳介紹,近兩年來,上海期貨交易所通過“強源助企”服務品牌,構建覆蓋港航、金融、院校等多領域的產融服務基地。上海航運交易所作為“強源助企”的主要基地之一,充分挖掘自身行業資源優勢,在新加坡和國內各大港口城市加大對指數及其衍生品的宣傳推介。未來,兩所將繼續聯動、共同推動航運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
期貨市場為航運業注入新發展動能
上期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輝表示,期貨市場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以其獨特的經濟功能,為航運業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上期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李輝
據李輝介紹,上海期貨交易所于2004年上市燃料油期貨、2020年上市低硫燃料油期貨,為航運企業應對油價波動提供了有效工具。與航運業直接相關的是2023年8月上市的航運指數期貨,填補了我國航運衍生品市場的空白,為航運企業提供了有效的運價風險管理工具。
截至2025年4月30日,航運指數期貨平穩運行410個交易日,累計成交量約5445萬手,日均成交量約13萬手,累計成交金額約4.7萬億元,日均成交額約114億元。2024年航運指數期貨成交量約為同期全球其他交易所航運衍生品成交量的6.2倍,活躍度遠超境外同類品種。
與此同時,在服務航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航運指數期貨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也在不斷發揮作用。
例如,某民營外貿企業每年有大量從中國出口至歐洲的集裝箱發運需求。紅海局勢緊張時,公司擔心后期海運費上漲,于是通過參與航運指數期貨保值避險,不僅抵消了運費上漲的損失,還降低了部分運費的實際成本,達到了幫助企業管理價格風險和穩定經營的目的。
未來船舶燃料將進一步向清潔綠色轉型
在主題演講環節,上港集團能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羅文斌表示,考慮到國際海事組織海上環境保護委員會第83屆會議對國際航運業到2051年實現凈零排放達成高度共識,未來船舶燃料將進一步向清潔綠色轉型,綠色燃料比例逐漸增加。
上港集團能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羅文斌
據羅文斌介紹,自國際海事組織(IMO)制定2030—2050年降碳目標后,行業共識為從傳統燃料油轉向清潔燃料。經過數年發展,全球多數船舶選擇了LNG和甲醇作為未來的燃料。
在LNG加注市場上,全球具備加注能力的港口有198個,目前受航線集聚且LNG加注基礎設施完善等因素影響,LNG加注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港、鹿特丹港和上海港等3個樞紐港。
長期來看,羅文斌認為,船舶燃料將向清潔綠色轉型,綠色燃料比例逐漸增加。
羅文斌預計,船公司需綜合考慮清潔燃料與傳統燃料的比例以完成合規目標。其中,傳統燃油船可能逐漸增加生物燃油比例,必要時采用碳捕集裝置。LNG雙燃料船在2031年后或需加入生物質天然氣。
期待相關機構超前布局清潔船燃期貨產品設計
在上衍航運服務論壇上,中國船舶燃料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發展部總經理田明表示,期待相關機構超前布局清潔船燃期貨產品設計。
中國船舶燃料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發展部總經理 田明
據田明介紹,目前全球綠色船舶燃料供應快速發展,清潔船舶燃料供應量為1394萬噸。主要船供油樞紐港綠色船舶燃料供應實現歷史性突破,2024年新加坡的傳統燃料和生物燃料總銷量達到5492萬噸,同比增長6%,創歷史新高。
考慮到航運業綠色轉型日程異常緊迫,且未來還需要推動清潔船舶燃料行業標準規范建設,他認為,相關機構及企業可超前布局船用甲醇加注供應全產業鏈建設,積極開展清潔船舶燃料自主供應方式創新,超前布局清潔船燃期貨產品設計。
航運指數期貨幫助物流企業應對運價波動
天津乾海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藺宜坤表示,在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航運指數期貨能幫助物流企業應對運價波動,期待未來有更豐富的航運衍生品,幫助貿易商及物流企業應對市場風險。
天津乾海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 藺宜坤
近年來,受地緣政治及貿易政策變化影響,國際航運價格大幅波動,各航線價格甚至出現了相互影響的情況。以今年的國際航運市場為例,據藺宜坤介紹,1—4月東南亞線運費平穩、倉位滿載;而北美線受貿易爭端影響,承運人收縮運力,運費持續下行;歐線因運力供大于求,運費下降。5月中美關稅政策調整后,北美線運費開始上漲,運力預計6月將會回歸,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歐線運費,其他航線也因北美線運費回升而出現變化。
在他看來,地緣沖突、中美貿易摩擦大概率持續,國際航運價格仍會大幅波動。鑒于此,藺宜坤建議物流和貿易企業利用現有衍生工具提前布局,做好風險管理。“期待未來有更豐富的航運衍生品,幫助貿易商及物流企業應對市場風險。”他說。
責任編輯:孫亞寧 審核:崔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