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比特幣再度暴漲。5月22日,比特幣漲破11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突破2.1萬億美元,超越亞馬遜成為全球市值第五大資產,位列黃金、微軟、英偉達和蘋果之后。
近期市場利好消息不斷。本周美國參議院就“GENIUS穩定幣法案”(以下簡稱“法案”)通過一項程序性投票,預期將在未來幾天進行全體表決。隨著美元穩定幣的監管框架建立,市場預計會有大量金融和科技公司涉足這一領域。
此外,5月19日,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 Global被納入標普500指數,成為一大里程碑事件,相當于全球美股指數基金投資者變相加倉了數字貨幣。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也在本周松口稱,將允許客戶購買比特幣。不過,他個人對比特幣的看法沒有改變,強調比特幣被濫用于洗錢、所有權缺乏明確性等問題?!拔也徽J為你們應該吸煙,但我捍衛你們吸煙的權利,我也捍衛你們購買比特幣的權利。”
在突破歷史新高背后,比特幣究竟是“數字黃金”還是“洪水猛獸”?一方面,比特幣正被越來越多的機構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主流資產”。另一方面,一些投資者仍對比特幣嗤之以鼻,圍繞這一爭議資產的贊揚與鄙夷仍將繼續。
在比特幣沖破11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背后,穩定幣法案無疑是關鍵導火索。
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法案結束了美國長期以來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模糊性,為穩定幣提供清晰法律框架,明確監管機構、儲備金要求、牌照要求等,確立行業規則,從而確立美國在加密貨幣行業的主導和引領地位。同時吸引傳統金融機構進入加密貨幣領域,加速機構入場,打通傳統金融領域與加密貨幣市場的通道,推動市場成熟。提振消費者信心,嚴格的儲備審計和破產保護條款使合規穩定幣市場份額可能擴大。
在HashKey Group首席分析師丁肇飛(Jeffrey Ding)看來,法案通過美國參議院程序性動議,將進入參議院全體投票階段,通過幾乎是必然的,這會給數字貨幣市場帶來新的資金通道,千億級別的新增資金將通過穩定幣注入數字貨幣市場。
法案將為美元穩定幣提供聯邦級監管框架,使傳統銀行能夠利用現有的存貸款渠道為穩定幣發行提供抵押和清算服務,疊加DeFi(去中心化金融)協議的鏈上互操作性,丁肇飛預計這種“鏈上—鏈下”流動性橋梁將釋放出巨大的資金動能。從流動性溢出效應看,穩定幣供應的規?;瘮U張將直接推升交易所及DeFi平臺的可用資金,顯著降低交易滑點,同時提升杠桿策略的可行性。市場波動性與價格上行動力也將在這一過程中被進一步激發。
OKX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偉對記者表示,法案的推進標志著美國正加速構建加密資產的合規監管體系。5月20日,法案在參議院通過“終止辯論動議”,進入全面審議階段。這一進展增強了市場對監管明朗化的信心,也意味著美元穩定幣將迎來首個聯邦級監管框架,有望推動比特幣等加密資產在支付和交易場景中的更廣泛應用。
在美元信用遭遇危機的背景下,穩定幣法案背后有哪些深層次考量?劉斌分析稱,在全球經濟動蕩、“去美元化”呼聲漸高背景下,美國希望通過穩定幣與美元掛鉤,強化美元在全球貿易和支付中的主導地位,維護美元霸權。同時,希望確立美元在全球穩定幣領域的主導地位,美元穩定幣發行機構必須要滿足相關要求,并且要以美國國債作為儲備,為美債提供了新的增量資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美債市場,緩解市場壓力。同時,穩定幣市場的發展也會進一步削弱華爾街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和掌控力,從而更有利于特朗普相關政策的實施。
從美國政府的角度看,趙偉認為穩定幣法案承載三重戰略意圖:其一,穩定幣是美元數字化和國際化的重要工具,需搶占全球話語權;其二,規范監管有助于防范金融風險、保護交易者;其三,為本土金融科技企業(如Coinbase、Circle)提供清晰合規路徑,以鞏固其在全球金融創新中的領先地位。因此,法案不僅影響加密行業,更折射出美國對數字金融未來格局的深層布局。
未來數年內,丁肇飛預計全球穩定幣市值將從當前的2500億美元擴張至萬億美元。隨著這些資金的逐步流入,未來6至12個月比特幣和以太坊有望迎來20%—50%的估值上調。與此同時,合規通道的成熟將為養老基金、共同基金等長期資本提供進入加密市場的橋梁,大幅增強市場的需求穩定性,并有效降低結構性風險。政策紅利與市場共識的相互作用,正在為比特幣與加密資產打開增長空間。
不過,在監管環境趨松背景下,美國穩定幣法案也引發了質疑??的螤柎髮W國際貿易教授、《貨幣的未來》一書作者Eswar Prasad指出,法案在消費者保障和限制公司發行自己的穩定幣方面措施不足。特朗普政府對加密貨幣的推動和輕監管態度表明,任何此類保障和限制都不會得到有力執行。
美國大學華盛頓法學院研究加密貨幣市場的教授Hilary Allen甚至警告稱,這項法案將允許最大的科技平臺本質上成為銀行的功能等同物。上次危機是由“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引起的,然而,一些科技平臺的規模使那些金融機構看起來相形見絀。美國可能讓自己陷入本質上必須救助這些大型科技平臺的境地,法案是一場“慢動作中的車禍”。
在比特幣創下歷史新高后,一些分析師認為未來上漲空間仍在,但仍需警惕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
渣打銀行數字資產主管Geoffrey Kendrick表示,今年4月他將比特幣第二季度的目標定在12萬美元,這或許太低了。彼時他還預計,在美國資產的戰略性資產再配置以及大戶持續買入的推動下,漲勢將持續到夏季,比特幣將在年底前接近預測的20萬美元目標。
Glassnode數據顯示,非流動性供應量達歷史峰值,表明當前的比特幣漲勢并非由散戶狂熱推動,而是由多重結構性力量共同作用,包括機構資金流入、歷史性的供應緊縮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丁肇飛認為,這些因素預示著比特幣將沿著更持久、更成熟的路徑沖擊新的歷史高點,進而使比特幣今年上漲至15—18萬美元。
在比特幣突破11萬美元后,趙偉表示,市場已進入新的估值發現階段。期權市場預期價格區間在12萬至15萬美元,顯示市場看漲情緒濃厚。不同于以往,本輪上漲背后是ETF凈流入、機構加倉、政策利好等中長期邏輯的共振,整體結構更穩健,波動率也更溫和。
趙偉預計,未來比特幣有望繼續受益于多重利好。CME數據顯示,美聯儲9月降息概率達68%,將為風險資產帶來估值提升空間;政策層面,穩定幣法案推進、關稅談判緩和、比特幣儲備法案落地等持續為市場注入信心;同時,更多上市公司和主權資本加入,也將推動比特幣納入全球資產配置體系。
比特幣供應量被限定在2100萬枚,憑借其內在的稀缺性,比特幣有時被描述為類似黃金的價值儲存手段。但近年來,分析師也時常發現,比特幣的走勢越來越像風險資產,比如美國科技股,機構資本大量涌入比特幣,使其更容易受到股票市場同樣的風險影響。
因此,趙偉提醒,挑戰依然存在。高位運行下,市場短期波動風險加劇,政策不確定性及過高預期可能帶來回調壓力。總體來看,在機構建倉、政策支持、宏觀利好等多重因素推動下,比特幣正處于結構性牛市中段,主流化路徑日趨清晰,但仍需警惕外部環境變化。
盡管比特幣大漲,但圍繞這一數字資產的擔憂仍揮之不去。
上海金融業聯合會專家、上海首席經濟學家金融發展中心離岸金融研究所所長景建國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數字貨幣在全球范圍內也存在一定的監管爭議和風險,并非所有地區都完全認可其發展,數字貨幣存在三大風險。
市場風險方面,數字貨幣價格波動極大,缺乏穩定的價值基礎。以比特幣為例,在2020年—2021年間,其價格從不到1萬美元飆升至近7萬美元,隨后又大幅下跌。這種大幅價格波動不僅讓投資者面臨巨大風險,也使得數字貨幣難以成為可靠的價值尺度和交易媒介。此外,數字貨幣市場交易炒作氛圍濃厚,大量資金涌入進行投機,容易引發市場泡沫,對金融市場穩定構成威脅。一旦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波及整個金融體系。
監管風險方面,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對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構成巨大挑戰。其交易的匿名性為洗錢、販毒、恐怖融資等非法活動提供了便利,增加了監管部門追蹤資金流向、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的難度。此外,全球各國對數字貨幣的監管態度差異較大,部分國家全面禁止,部分國家持謹慎開放態度,這種監管的不一致性使得數字貨幣在全球范圍內難以形成統一的監管標準和規范,增加了其跨境交易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技術風險方面,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和錢包存在被黑客攻擊的風險,可能導致用戶資產被盜。近年來,多起數字貨幣交易所被黑客攻擊的事件表明,網絡安全是數字貨幣面臨的重要問題。此外,數字貨幣技術穩定性不足,底層技術(如區塊鏈)在大規模應用時可能存在性能瓶頸,影響交易處理速度和系統的穩定性。
在這波全球數字貨幣浪潮中,挑戰背后也蘊含著多重機遇。
景建國分析稱,數字貨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發展。一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數字貨幣相關產業,如挖礦、區塊鏈技術開發應用等能創造經濟價值和就業機會。美國部分州(如得克薩斯州和懷俄明州等地)對加密貨幣友好,吸引大量挖礦企業入駐。這些企業帶動當地就業,拉動相關產業鏈發展,如硬件設備制造、電力供應等。據劍橋大學替代金融中心數據,2022年美國占全球比特幣算力的37.84%。加拿大魁北克省因電力資源豐富廉價,成為挖礦企業聚集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2022年加拿大占全球比特幣算力的9.55%。
二是推動金融創新。數字貨幣促使金融機構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和金融產品,例如一些銀行開始研究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改進自身業務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金融科技公司也不斷推出基于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服務,如DeFi應用等,為金融市場注入新活力。
三是貨幣體系探索,有觀點把數字貨幣視為對現有貨幣體系的一種補充或探索。在全球化和互聯網經濟背景下,傳統主權貨幣在跨境交易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數字貨幣具有不受國界限制、交易便捷等特點,有可能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更適應互聯網經濟的交易媒介;隨著數字貨幣發展成熟,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優化全球貨幣體系和支付結算體系。
在國際上,日本央行和金融界積極利用安全數字貨幣的意見正在擴大;俄羅斯央行宣布將開發利用“以太坊”技術的系統;菲律賓給予比特幣正式“金融地位”;德國是世界上首個承認比特幣合法地位的國家;加拿大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地位”;美國部分州對加密貨幣友好,鼓勵挖礦企業投資;德國、瑞典等部分歐盟國家對挖礦活動持開放態度。這些舉措都體現了對數字貨幣一定程度的接納,而非完全抵制。
展望未來,如何擁抱全球數字貨幣浪潮?劉斌分析稱,中國可加快自身數字貨幣的研發與推廣,優化升級數字人民幣,加快推廣速度,在全球數字貨幣競賽中搶占先機。加強對數字貨幣相關技術的研究,探索區塊鏈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加強國際金融合作與規則制定,積極和各國合作,參與制定合理的數字貨幣國際規則。密切關注全球加密貨幣市場和穩定幣市場的發展變化,建立內地與香港的監管沙盒聯動機制,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在監管沙盒機制下在香港等地探索基于人民幣的穩定幣試點計劃,加強項目和技術儲備。強化對數字貨幣市場的監管,防范洗錢、逃稅等非法行為,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
從技術借鑒的角度來看,景建國表示,區塊鏈技術作為數字貨幣的底層支撐,其分布式賬本、加密算法等特性,可應用于數據資產確權、交易追溯。在數據資產交易中,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夠確保數據所有權記錄不可篡改,交易過程透明可查,從而提升數據資產交易的安全性與可信度。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功能在數據資產交易中還可實現自動化執行,進一步提升交易效率與透明度。
從發達國家在數字貨幣領域的實踐效果來看,數字貨幣的研究和探索在國際金融合作中也扮演著獨特角色。盡管數字貨幣在全球的監管存在差異,但在區塊鏈技術等相關領域的國際研究合作和監管日益增多。景建國表示,中國應積極參與國際數字貨幣研究的交流與合作,有助于提升中國在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話語權,推動國際金融規則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
紐約和香港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對數字貨幣的監管措施各具特色。紐約通過嚴格的BitLicense制度和反洗錢措施,確保市場穩定和消費者保護;香港則通過監管沙盒機制和跨境監管合作,推動金融科技的創新和發展。兩種監管模式都體現了對金融創新的支持和對風險控制的重視,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數字貨幣監管提供了有益借鑒。
與美國類似,5月21日香港特區立法會三讀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預計將在今年內生效,讓業界有足夠時間了解發牌制度下的要求,也意味著香港成為全球首批完成穩定幣立法的地區之一。丁肇飛對記者表示,香港的穩定幣草案旨在為本地市場提供一個清晰的監管框架,促進穩定幣的合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