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蘇可
近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發布新修訂的《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排名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據了解,中注協每年要組織開展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百家排名(以下簡稱“百家排名”)工作,并發布排名信息。
談及參評條件時,中注協新增要求稱,若會計師事務所發生對行業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事件,不得參加百家排名。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尚不明確“負面影響事件”的定義以及如何界定“嚴重”程度;此外,應按照什么時間范圍來確定也需要明晰。
參評門檻提高
據了解,《辦法》的一大看點在于對參評門檻的修訂。按照《辦法》,參加百家排名的會計師事務所應經批準設立并取得執業許可。若具有三項情形之一,會計師事務所則不得參加:一是未持續達到規定的設立條件;二是未履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章程》所規定的會員義務;三是發生對行業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事件的。
第三項是《辦法》此次新增的負面情形。《辦法》還明確,會計師事務所不符合參評條件的,由中注協取消其參評資格或其主動退出。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2024年10月中注協在披露《2023年度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百家排名信息》時,連續20年霸榜的普華永道缺席2023年評價。彼時中注協表示,2024年有的會計師事務所因受到財政部、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主動提出不參加2023年度綜合評價排名;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受到的處理處罰,將在2024年度綜合評價中予以體現。
2024年9月財政部通報稱,普華永道及其廣州分所在恒大地產2018年至2020年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明知恒大地產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不予指明,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出具虛假審計報告,被處罰暫停經營業務6個月,撤銷其廣州分所。
評價指標
新增“一體化管理”
《辦法》另一關注點在于評價指標做了小幅調整,評價指標由基礎指標和附加指標構成。其中,基礎指標為綜合評價的主體指標,從收入、內部治理、資源、處理處罰等四個方面反映會計師事務所狀況,共包括10個具體指標,基礎指標合計達1000分。
《辦法》此次新增了“一體化管理情況”指標。根據2022年財政部發布的《會計師事務所一體化管理辦法》,所謂“會計師事務所一體化管理”是指會計師事務所在人員管理、財務管理、業務管理、技術標準和質量管理、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建立并有效實施實質統一的管理體系。
其中明確提到,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堅持以質量為導向,實施統一的合伙人業績考核政策與標準,確保全體合伙人在統一的“利潤池”中分配,禁止以費用報銷代替利潤分配,不得以承接和執行業務的收入或利潤作為首要指標,禁止“各自為政”、“分灶吃飯”。
按照《辦法》,中注協將依據會計師事務所一體化管理自評和檢查評估結果進行評價,該指標的權重被設為1%,滿分為10分。
此外,評價指標其他修訂內容為,“合伙人(股東)員工”比率調整為“合伙人(股東)注冊會計師比率”;“信息化支出水平”與“人才培養支出水平”合并為“信息化和人才建設水平”,其中新增了“網絡安全資質認證”的細項,該指標權重原本合計為4%(40分),如今調為3%(30分)。
處罰扣分是今年評價結果一大看點
今年百家排名及相應得分頗受市場關注,主要因為2024年多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遭遇“資格罰”,上述中介機構的相關業務受到沖擊,以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業務為例,市場格局已重新洗牌。
根據《辦法》,從分值權重來看,“收入指標”仍然是權重最大,達到40%(400分);扣分項同樣權重不小,《辦法》稱,處罰指標權重達到30%(300分),中注協表示,該指標是指包括評價年度在內的最近3個年度,會計師事務所及其注冊會計師、員工因執業行為受到刑事處罰、行政處罰和行業懲戒的情況,按處理處罰的類型、處理處罰時點的遠近扣除相應分值。
據悉,2024年至少有6家會計師事務所面臨“資格罰”,其相關業務被暫停3個月到12個月不等。
具體來看,受金通靈造假案影響,“內資八大所”之一的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因為在奇信股份年報審計中未勤勉盡責和偽造、篡改、毀損審計工作底稿,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