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司法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開展情況。
據介紹,今年3月起全面開展的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成果顯著。截至5月21日,整治問題涉案金額3.35億元,為企業挽回損失9881.35萬元。食品藥品、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安全生產、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等與企業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關系密切,容易引發問題的領域成為本次專項行動關注的重點。
市場監管總局將持續強化涉企收費監管,推動《涉企收費違法違規行為處理辦法》出臺,司法部則著手完善執法人員管理辦法及行為規范,構建長效監管機制,為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已為企業挽回損失9881.35萬元
司法部副部長胡衛列表示,今年3月以來,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聚焦企業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精準監督,動真碰硬,加大糾治力度,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促進行政執法機關、執法人員依法履職,該嚴則嚴,該寬則寬,切實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記者了解到,此次專項行動確定的重點領域,覆蓋食品藥品、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安全生產、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等與企業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關系密切,容易引發問題的領域。
胡衛列指出,在專項行動中,堅持問題導向,緊盯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地區,聚焦糾治四類突出問題:一是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問題;二是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行為;三是執法標準不一致,要求不統一,加重企業負擔的行為;四是濫用職權、徇私枉法、該罰不罰、“吃拿卡要”、粗暴執法等違反執法規范要求的行為。這些問題涉及面廣、危害性大,企業反映最為強烈和集中。此次專項行動能否取得成效,關鍵就在于這些問題能否得到真正地糾治。
胡衛列指出,目前,各地區、各部門正梳理形成問題清單,進行自查自糾。截至5月21日,工作平臺共匯集各地區各部門問題線索6232條,督促辦理5246條。整治的問題涉案金額3.35億元,為企業挽回損失9881.35萬元。
加快出臺《涉企收費違法違規行為處理辦法》
治理涉企亂收費是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市場監管總局市場稽查專員嵇小靈表示,當前部分領域的亂收費問題仍然存在,一些單位憑借優勢地位違規收費屢禁不止,部分電子政務平臺隱性收費問題也是比較突出。
針對企業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市場監管部門將深化專項行動,靶向攻堅重點領域。嚴查政府部門及下屬單位擅自設立收費項目、超標準收費、轉嫁審批成本等違規行為;整治行業協會商會利用行政影響力強制收費問題;強化陸路、海運口岸等交通物流領域收費監管;對水電氣暖等行業收費問題開展“回頭看”,確保整改徹底。
強化源頭治理,嚴把政策合規審查關。全面清理存量涉企收費政策,對不合規收費項目,應廢盡廢、應調盡調,并及時更新收費目錄清單。同時,嚴格開展新政策的合規審查,杜絕違規收費政策“帶病”出臺,從制度層面筑牢風險防線,切實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創新智慧監管,提升治理效能。加快涉企收費監測平臺建設,發揮監測點數據采集的優勢,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問題。同時,我們將強化部門協同,建立問題線索共享和快速處置機制,推動跨領域聯合治理。
嵇小靈透露,為完善長效機制,強化法治保障。正積極推動《價格法》的修訂,加快出臺《涉企收費違法違規行為處理辦法》,明確法律責任、提高違法成本,以制度剛性震懾違規收費行為,構建常態化的監管法規體系。
針對涉企行政執法當中還是存在著粗暴執法、任性執法和機械執法等問題,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局長劉波指出,必須強化對執法人員的管理、培訓和監督。
劉波表示,司法部正在研究制定行政執法人員管理辦法,健全執法人員準入和退出機制,堅決杜絕不具備資格的人去執法。同時,研究制定《行政執法行為規范》,厘清行政執法人員權力邊界和行為邊界,明確行政執法人員禁止性行為和紀律要求,有效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執法人員濫用職權、徇私枉法和粗暴執法等問題。
責編:李丹
校對:王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