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臨近,玻璃產業“大考”將至
來源:期貨日報作者:韓樂2025-05-22 08:37

當“梅熟迎時雨”的自然規律撞上玻璃產業周期,2025年的梅雨季節成為玻璃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觀察窗口。5月中旬在沙河調研時,期貨日報記者深刻感受到,今年的梅雨季節,是對玻璃產業的“壓力測試”,更是玻璃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窗口”:傳統需求增速放緩,光伏玻璃、節能玻璃等新賽道正打開增長空間;現貨市場波動加劇,期現聯動、金融工具為企業裝上“減震器”;產能錯配矛盾突出,冷修聯盟、區域調貨正重塑產業的供需平衡。

產業鏈季節性壓力前置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降雨節奏呈差異化特征:華南地區雨季以4—6月的“龍舟水”為主;西南地區因季風影響,5—9月為雨季;華東地區“黃梅天”在6—7月;華北、東北地區則在7—8月迎來主汛期。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玻璃作為建材行業的大宗商品,其市場需求與氣候條件存在天然關聯。各地降雨的季節性與玻璃消費的區域性特征高度吻合,雨季玻璃深加工集中地(華東、華南)、主產區(華北、東北)面臨倉儲、運輸、安裝三大挑戰。

“高溫多雨使玻璃倉儲管理、物流運輸效率及終端安裝進度面臨更大的挑戰,市場供需關系也進入季節性調整階段。”河北正大玻璃期貨部經理崔彰表示,玻璃露天倉儲占比超30%,梅雨季節空氣濕度常常突破85%,導致玻璃原片發霉風險激增。“霉變不僅影響透光率,還會在深加工環節引發脫膜、脆裂等問題,采購方往往要求折價,直接侵蝕企業利潤。”他說。

從歷史數據看,過去5年,6—7月玻璃市場約一半時間出現累庫現象,現貨價格呈季節性波動特征。

在崔彰看來,作為國內重要的玻璃生產和集散地,沙河在梅雨季節的市場動態備受關注。一方面,當地玻璃企業眾多,產能集中,梅雨季節企業庫存積壓、資金回籠困難,經營壓力有所增大;另一方面,沙河玻璃價格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的標桿作用,梅雨季節“價格戰”容易在此地率先爆發,進而在周邊地區甚至全國引起連鎖反應。

在沙河調研時記者了解到,今年梅雨季節玻璃市場的需求節奏有前置的跡象。“五一”之后,中下游企業采購態度趨于謹慎,高頻產銷數據顯示行業進入需求轉換期。上游企業通過梯度定價策略平滑價格波動,中下游企業則以低庫存策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崔彰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梅雨季節玻璃市場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傳統的“小陽春”不僅沒有出現,而且“五一”之后市場需求反而有所下滑,需求啟動節奏明顯慢于往年,玻璃產業鏈壓力有所前置。

“梅雨季節壓力前置,與當前行業庫存偏高密切相關。”河北望美實業期貨部負責人霍東凱表示,5月以來,沙河地區玻璃企業完成了兩輪價格策略優化,市場正通過價格機制實現供需再平衡。“在庫存去化取得實質性進展之前,市場仍可能經歷階段性調整。”他說。

崔彰認為,今年玻璃市場環境較為獨特,房地產需求釋放節奏放緩、產能出清與冷修進程的動態匹配、當前宏觀環境下的市場信心重塑等,共同構成了梅雨季節到來之前的市場基本面。

“從需求端來看,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市場修復緩慢等宏觀形勢使玻璃市場需求不足。從供給端來看,盡管行業產能不斷出清,但短期供過于求格局難改,且產線冷修進度不及預期,日熔量維持高位,市場供應壓力依然較大。”崔彰還表示市場信心待提升、資金緊張等因素也給企業經營帶來了一定壓力,使玻璃行業在梅雨季節來臨之前就面臨較大的壓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玻璃產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深加工訂單結構優化、光伏玻璃等新興應用場景持續拓展,成為對沖季節性波動的重要力量。

供需格局再平衡

調研中記者了解到,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玻璃市場基差呈現明顯的結構性特征,年后基差持續走強,現貨價格從貼水轉向升水狀態。

“基差走強是供需格局、成本支撐與市場預期共振的結果。”廣發期貨分析師蔣詩語表示,需求有待改善,使玻璃市場“小陽春”周期縮短,疊加季節性預期,期貨盤面提前反映需求變化,帶動基差逐步走強。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基差持續走強,上半年玻璃市場出現多輪期現貿易商集中出貨現象,5月出貨較為徹底。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玻璃期現貿易商整體采用低庫存策略,基差走強后報價與盤面保持合理聯動。階段性出貨更多是基于基差水平與市場預期的主動操作,而非單一的市場情緒驅動。

“期現貿易商倉位調整屬于正常操作。”中信建投期貨能化高級分析師胡鵬表示,商品價格主要由供需關系決定,市場主體的行為僅影響價格波動節奏,不會改變趨勢。

惠行實業玻璃期現負責人和文婷告訴記者,今年玻璃期貨5月到9月合約均出現趨勢性調整,補庫窗口收窄使期現商庫存總量遞減,客觀上強化了基差走強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中游貿易商自去年冬儲以來,普遍采用期現結合策略管理風險,主動建倉更為審慎,未出現集中性操作。

和文婷表示,當前市場行為更傾向于套期保值的常態化倉位管理,而非普遍“甩貨”。

從市場發展視角看,今年期現業務呈現兩大特征:一是差異化備貨模式普及,市場主體通過產品規格分散化規避同質化競爭,非標品套期保值參與度顯著提升;二是區域聯動效應增強,沙河期現模式加速向全國輻射,華中、華東、華南等區域的專業機構陸續入場,推動市場參與主體更加多元。

“期現貿易商集中出貨是套期保值邏輯下的利潤兌現過程。”和文婷解釋稱,期現貿易商通過“買入現貨+賣出期貨”的套利組合,在基差超過200元/噸時即可鎖定50~80元/噸的無風險利潤,這種操作本質上是市場定價效率提升的體現。隨著市場參與主體的多元化,操作節奏同步易引發“集中調整”的誤讀,實則各主體均基于自身建倉周期獨立決策。在她看來,當前產業客戶套期保值參與度提升,通過風險管理工具有效平抑價格波動,市場更多反映的是供需格局的動態再平衡。

企業經營模式升級加速

對玻璃產業而言,今年梅雨季節,玻璃市場需重點關注現貨價格的調整節奏與產線冷修進程的動態匹配。

從歷史規律看,當現貨價格回調至成本區間時,玻璃行業冷修情況通常會增多,進而促進供需關系改善。2025年玻璃供應已處于近年來低位,前期產線冷修已有一定規模,后續行業需在價格波動中動態平衡產能出清節奏。

記者注意到,今年玻璃企業保持理性經營基調,正借梅雨季節加快供應鏈優化與經營模式升級。

從現貨端看,面對季節性壓力,玻璃企業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加強與下游客戶的深度合作,通過拓展銷售渠道、加大市場推廣、提升產品附加值等方式,增強產品競爭力與需求韌性;二是動態優化庫存管理,合理控制庫存水平與結構,避免庫存積壓引發周轉壓力。

“往年梅雨季節,玻璃廠家普遍采用降價促銷、保價分銷等模式,向下游讓利,以價換量,加快庫存周轉速度,盡量減少因庫存累積而引發的變質風險。”霍東凱表示,今年玻璃行業更注重策略創新。

“今年,玻璃企業對未來市場走勢持審慎樂觀態度,當前經營重心在庫存優化與現金流管理上。”崔彰表示,企業正根據市場需求導向調整生產計劃,實現產能釋放與需求節奏的精準匹配。“梅雨季節企業可通過靈活調節日熔量平衡供需,并依托生產流程優化與成本管控,增強經營韌性。”他認為,積極拓展建筑裝飾、汽車玻璃、光伏玻璃等新興應用場景,正成為玻璃行業降低傳統市場依賴的重要路徑。

在風險管理層面,玻璃企業正通過完善風控體系與金融工具創新提升抗周期能力,套期保值等已成為企業應對季節性波動的成熟手段。

“以往在梅雨季節,玻璃廠家會通過套期保值來防范價格波動和流動性風險。”霍東凱表示,玻璃企業可以通過賣出套期保值操作,將玻璃期貨合約的賣出價格與預期價格相結合,實現鎖定利潤、規避風險的目的。同時,企業還需關注期貨市場信號,根據期貨價格的變化調整生產經營計劃和庫存管理策略。

對此,胡鵬也表示,往年在期貨升水或平水階段,玻璃企業通過賣出套期保值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企業更需要把握期現價格的結構性機會。

“玻璃企業需密切關注期貨市場價格變化,當期貨價格在成本線以上且升水現貨時,企業可以進行一定量的賣出套期保值操作,提前鎖定銷售利潤。”蔣詩語建議,玻璃企業亦可在期價反彈時運用虛值看漲期權等工具精細化管理風險。

“具體執行過程中,玻璃企業需結合自身庫存與成本特性制定個性化套期保值方案,在動態平衡中實現風險敞口的有效管理。”胡鵬說。

“市場波動從來都不是行業的威脅,而是企業競爭力的試金石。那些能夠駕馭市場周期、擁抱變化的企業,必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崔彰說,玻璃產業正以主動變革的姿態,書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篇章。

記者觀察:主動出擊 積極求變謀新生

隨著梅雨季節的臨近,玻璃產業正面臨市場發展的調整期。看似低迷的表象下,實際上蘊藏著全新的生機與無限可能。今年“五一”過后,玻璃市場打破常規走勢,價格持續下行,給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而這種壓力恰是行業變革與升級的“催化劑”。

5月14日,在玻璃行業的重要基地——沙河,安全玻璃迎來5月以來的第二次降價。此次降價是行業主動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的重要信號。它促使玻璃企業重新評估自身經營策略,積極探索更具有競爭力的發展路徑,為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

當前,庫存壓力已成為玻璃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使產業鏈價格傳導階段性受阻,不過,這種壓力也為行業整合與優化注入了動力。玻璃企業紛紛加快庫存管理模式創新,積極推動供應鏈升級,努力在困境中尋求突破。

部分玻璃廠家的產能出清,恰似行業的一次“瘦身”。這不僅有助于優化市場競爭環境,加速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還促使玻璃企業積極開拓新的應用領域。新能源玻璃、電子玻璃等新興市場正成為企業發力的新方向,為行業發展開辟出全新賽道。

下游企業采購態度愈發謹慎,訂單結構從工程訂單向家裝訂單轉變。盡管這種轉變帶來了訂單分散、利潤壓縮等問題,但也極大地拓展了玻璃的消費場景。眾多下游企業借機積極探索精細化運營模式,通過提升服務品質、優化產品設計,在細分市場中尋找新的發展路徑。

部分前期停工生產線的復產,雖然可能引發階段性價格競爭,但也推動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升產品質量與附加值,以差異化優勢增強核心競爭力。調研中記者了解到,已有不少企業開始布局高端玻璃產品,聚焦節能、智能等前沿領域,以技術創新引領行業發展潮流。

面對梅雨季節庫存玻璃發霉貶值的風險,玻璃企業主動出擊,積極采取措施去庫存。無論是通過價格調整刺激市場需求,還是借助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都充分展現了企業應對危機的主動性與創新精神。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玻璃企業不斷積累經驗、調整策略,逐步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新模式。

危機與機遇相伴而生,當前玻璃行業面臨的困境,也是其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動力。眾多玻璃企業積極創新,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拓展應用領域、加強技術研發等舉措,努力尋找新的增長點。隨著玻璃市場的逐步調整和宏觀政策效應的持續釋放,玻璃行業正在變革中破局重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責任編輯: 冉超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一级 |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 亚洲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午夜性爱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