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浙江省寧波市的金田銅業智能工廠,工作人員在5G全連接數據采集室內通過遠程操作,控制設備運行完成銅帶材熱軋、退火、酸洗等各種生產流程。在產品質檢環節,通過“5G+AI視覺檢測”,可識別銅帶表面99%以上的缺陷,并在AI自動分析幫助下,篩選最佳的銅帶分切方案。
寧波金田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廠。高志苗 攝
數字化車間、5G全連接工廠、未來工廠……作為國內銅加工龍頭企業,金田銅業正在以“數智化”為支點,推動生產效率躍升。“我們連續三年每年都有100余項數字化智能化項目在推進,已實現關鍵設備聯網率100%、關鍵設備數采覆蓋率82%以上,產品成材率提升5%,勞動生產效率提升26%,實現了從‘制造’到‘智造’的轉變。”寧波金田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鄭敦接受中新網采訪時介紹。
日前,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的《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指出,近年來,中國銅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有力支撐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國泰君安期貨首席分析師季先飛告訴記者,中國銅產業鏈正通過系統性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轉型,上游礦山引入無人化裝備,提升開采效率;中游企業攻克超薄高強銅材技術,支撐新能源與特高壓產業發展;下游應用端依托新能源產業變革開拓創新場景,通過材料性能優化和跨學科技術融合,開發出適配電動車、光伏等新興領域的高效銅基解決方案。
鍛造自身競爭力的同時,中國銅企以技術升級與市場多元化不斷破局全球競爭。鄭敦直言,面對貿易摩擦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公司通過戰略引領主動破局。通過與國內外的銅加工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合作項目,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應對貿易爭端帶來的挑戰。
2024年,金田銅業境外營收達12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75%。在越南、泰國建有兩大生產基地,并在境外多地設立子公司,建立全球供應鏈體系和銷售網絡。
中基寧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內景。高志苗 攝
作為寧波最大的進出口貿易企業,中基寧波集團與銅產業等各類型客戶強強聯合實現“期現聯動、工貿一體、產融結合”的業務模式。中基寧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靜艷表示,中基的強項是外貿和交易,工廠的強項是生產制造,傳統外貿模式已難適應市場波動,優勢互補才能讓產業得到更健康的發展。截至目前,公司出口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營規模在全國民營企業大宗領域中位居前列。
以銅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頻繁波動,期貨工具成為企業“穩經營”的關鍵。中基自主研發了集交易管理、風險管理、市場分析與預測、合規管理為一體的大宗商品交易風險管理系統,實現交易、套保、合規全流程數字化,其“基差貿易+產能預售”模式有效控制原材料價格波動給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
在季先飛看來,中國國內銅產業對期貨及衍生品工具的應用已形成多層次、差異化的格局。銅作為兼具工業屬性和金融屬性的特殊商品,也吸引了專業金融機構以商品交易顧問策略、跨品種套利等方式入場,進一步提升了期貨市場的流動性和價格發現功能。
銅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銅產業項目開發合作,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季先飛認為,未來仍需進一步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帶動先進工藝、技術、裝備、標準、服務等共同“走出去”,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和水平,為共同推動全球銅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