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比較基準一降再降,銀行理財收益率還會下滑?
來源:界面新聞作者:韓宇航2025-05-21 10:28

伴隨著央行官宣“雙降”,各大銀行開啟新一輪的存款利率調降。存款是銀行理財資金的主要投資方向之一,資產端的變化正在傳導至負債端,近期多只銀行理財產品發布業績比較基準下調公告。

一降再降的業績基準

據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從5月7日至今,已有百余只理財產品下調業績比較基準。

參與業績比較基準調降的產品主要以固收類產品為主,從公告中透露的調降原因來看,市場底層收益下行是最重要的原因。“隨著債券、存款和其他固定收益類資產收益率不斷走低,理財產品收益承壓,導致歷史業績基準難以維持原有數值。”普益標準研究員屈穎指出。

新發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也呈下降趨勢。2025年開年起,開放式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逐月下行,封閉式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也下降不少。根據普益標準數據,2025年4月全市場新發開放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2.12%,環比下跌0.02個百分點;新發封閉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2.61%,環比下跌0.08個百分點。

近一周新發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雖對比四月底有所回升,但“開放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2.41%,封閉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2.60%”的數值對比前幾個月降幅仍然很大。

事實上,即使經歷多輪業績基準調降,目前銀行理財資產端和負債端仍“倒掛”。

資產端,大量的投資級信用債收益率在2.5%以下,債券類產品將進入低收益時代。根據民生證券研究院數據,信用債市場上,截至5月12日,城投債方面,估值在2.2%以上存量債有63480億元,占比34.1%;產業債方面,2.2%以上的存量債規模為21368億元,占全部存量債的20.6%;金融債方面,2.2%以上的存量債規模為9093億元,占全部存量債的6.4%。

而與之相對的是前述負債端雖然一降再降仍然錯配的業績比較基準。

也就是說,目前的業績比較基準仍有下降空間,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下降的底部在哪里不好確定,但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下限合理范圍一定是結合市場利率、風險收益特征綜合決定。

除了純固收理財產品,這次業績比較基準下調的還有多只“固收+”產品,這類產品在調降之前業績比較基準相對較高。例如民生理財的“貴竹固收增強一年定開3號理財產品”下一投資周期(5月13日開放日后)起,業績比較基準調整為2.6%—3.1%,而在調整前為3.1%—4%,調整后業績比較基準的上限等于調整前業績比較基準的下限。

除了底層資產收益變化這一原因,主動調整預期和產品優化也推動著理財公司調降產品業績基準。

“過往部分理財產品設定的業績比較基準較高,但實際收益未必能達到,容易造成投資者的誤解和失望。理財機構通過下調業績基準,可以更符合當前市場的實際情況,調整投資者預期,避免因預期過高而產生過度贖回或風險承擔問題。”屈穎指出。

根據睿智新虹理財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2025年一季度,31家理財公司5301只(含子份額)到期封閉式公募人民幣產品業績基準下限達標率均值為86.83%。從產品類型上看,固收類產品業績下限達標率較上期上升2.93%,混合類產品業績下限達標率上升20.36%。這也反映了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正在趨向合理。

獲客不能只依靠降費

雖然業績比較基準不代表產品的實際收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產品資產端的資產收益。對于投資者來說,業績比較基準也是購買產品的主要衡量標準之一。

面對下行的業績比較基準,很多銀行理財也開始在“攬客”上下功夫著手降費,近日,交銀理財、招銀理財、民生理財、光大理財、華夏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相繼發布費率優惠公告,對旗下多款產品進行階段性降費。

但整體來看此輪降費在幅度上和之前并無太大不同,也有多位受訪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以后的銀行理財市場降費將呈現“周期性、常態化”的趨勢,從目前理財市場的費率水平來看,持續性降低的空間已經不多。

在產品費率方面,除了降費以外還有哪些可為空間?

普益標準研究員劉思佳表示,機構還可以建立與產品實際收益掛鉤的費率機制,加強與投資者利益綁定,提升客戶信任感,有利于增強客戶黏性。

“機構還應優化產品貨架,滿足各類投資者理財需求,比如:提供多元配置策略產品,通過提升產品收益彈性,加強投資吸引力;結合市場趨勢、地域特征等因素提供差異化產品,如低波、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特色主題。”劉思佳表示。

國信證券分析師孔祥指出,長期看,理財子公司差異化轉型來自于產品形態多元化,產品整改和轉型的“賽跑”仍將持續。

從資產配置上來看,國信證券研報指出,后續理財行為要觀察業務轉型與監管政策博弈:如果監管政策執行較為寬松,比如承認一些估值手段創新,理財子大概率會拉長信用債久期,加大金融二永債配置;而如果監管政策執行尺度嚴格,比如嚴格執行新老劃斷,年底老產品浮盈釋放完畢等政策,理財子大概率拉長負債久期,縮短資產久期,預計下半年收益基準顯著下降。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最多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的AV大片 |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