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擊鼓科創起舞 大資管奏響杭州產融協同“交響曲”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周春媚2025-05-21 08:27

西湖畔,煙柳拂岸,孕育著千年商脈的創新底蘊。

錢塘江,浪潮奔涌,激蕩著現代資本的磅礴力量。

古往今來,那些依水而生的城市,其城市性格與文化底蘊往往會被一方水系深深地浸潤與塑造。正如杭州,水光瀲滟的西湖與驚濤拍岸的錢塘江,融匯碰撞,淬煉出杭州城沉穩包容而又開放進取的雙重氣質。今年以來,深度求索、宇樹科技、游戲科學、云深處科技、強腦科技、群核科技這六家被稱為“杭州六小龍”的硬核科技企業集體“破圈”,一時間,杭州更是站到了聚光燈下,以其獨特的科創生態,成為新質生產力時代浪潮中的典型樣本。

在這片臥虎藏龍之地,除了“六小龍”等為代表的科創新秀,還有無數產業鏈中的中流砥柱,以及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吉利控股等許多行業巨頭,共同構成了叱咤風云的科創型產業矩陣。

杭州科創產業積厚成勢,全面爆發,有賴于活躍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早期創業資本,有賴于銀行、證券、基金、資管、信托等大資管行業的精準灌溉和全過程陪伴,更有賴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雙輪驅動。

“一個城市的產業,起于小微創業之決心,長于政府呵護之誠心,興于產業龍頭崛起之雄心,成于長期資本賦能之耐心。”浙江省金融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教授汪煒如是說。

西湖千年水脈,孕育“科創之湖”

西湖三面環山,一水抱城,其水系之靈動,恰似杭州科創生態的隱喻。

杭州科創企業的崛起,看似“忽如一夜春風來”,背后其實是西湖千年水脈沉淀而成的商業基礎和創新底蘊。從“每6.5個浙江人就有一個老板”的經商傳統與創業氛圍,到占GDP比重高達61.5%的強大民營經濟實力;從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等數字經濟龍頭形成的產業基礎和溢出效應,到賽智伯樂、銀杏谷等本土領先創投機構的商業嗅覺與“伯樂”情懷;從浙江大學領先學科培養的拔尖人才隊伍,到政府務實、高效、精細的服務保障……杭州匯聚了創新創業所需要的完備要素,成為了孕育無數科創“小龍”的“科創之湖”。

中昊芯英是國內領先的TPU架構AI芯片公司,其創始人兼CEO楊龔軼凡很慶幸選擇了在杭州創業。“創新創業這里風景獨好,有良好的營商環境、雄厚的民營經濟背景、顯著的產業聚集效應。”楊龔軼凡說,在杭州發展的5年時間里,他明顯感覺到芯片設計、生產的企業在增加,科技公司越來越密集,為公司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在打造這片“科創之湖”的過程中,政府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杭州,有兩句話廣為流傳,一句是“包容十年不鳴,靜待一鳴驚人”,另一句則是“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形象生動地概括了地方政府的兩大法寶:一是以前瞻性的眼光鼓勵創新、包容失敗;二是以保姆式的服務賦能企業、陪伴成長。

十年前,當大多數人還不知腦機接口為何物時,強腦科技就已躬身進入這個前沿賽道,這家優秀的腦機接口公司,最初創辦于美國波士頓一間簡陋的地下室里。2018年,杭州的一個招商考察團飛了一萬多公里抵達波士頓,與創始團隊就技術問題深入交流了幾小時,這份誠意促使創始團隊回國發展。“杭州愿意前瞻性地支持初創企業的發展,這對于早期公司的意義非常重大,讓我們感覺到被認可、被鼓舞。”強腦科技合伙人何熙昱錦說。

杭州不僅有前瞻性的產業布局眼光,同時還以優質的服務,為企業發展打造了“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的營商環境。無論是人才引進、融資對接,還是企業員工的醫療配套及子女教育,政府都以陪跑式的服務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

2023年,杭州發布了《關于打造“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聚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組建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杭州并購基金三大千億基金,打造“3+N”杭州產業基金群,聚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杭州資本董事長孫剛鋒告訴記者,基金群形成錯位發展,構成科技創新產業投資項目并購全生命周期覆蓋基金矩陣,以“接力投資”實現企業全階段賦能。

“這次因‘六小龍’出圈的契機,讓大家關注到了杭州,即便沒有這樣的契機,這些公司有一天也會嶄露頭角,因為杭州具備培育出優質公司的土壤。”何熙昱錦表示。在西湖千年水脈的滋養下,成百上千條“小龍”正在這片“科創之湖”中汲取養分,茁壯成長,靜待“一鳴驚人”的時刻到來。

錢塘激流浩蕩“資本活水”涌流

小龍初誕,志在千里;科創破局,千帆競發。縱觀杭州企業的成長史,亦是一部科創與資本共舞的史詩。

長期以來,浙江一直是我國金融服務、上市公司和民間資本高地,杭州是長三角僅次于上海的金融中心城市,銀行、證券、基金、資管、信托、保險等各類機構以及政府投資平臺,通過股權融資、基金管理、銀行理財、資產管理、并購重組、投行服務等多元化的大資管相關業務和服務,為科創產業提供貫穿全生命周期、覆蓋全產業鏈的金融支持。

大資管之于科創,有時如西湖般靜水流深,滋潤每一處毛細血管;有時如錢塘江般奔流不息、洶涌澎湃,為科創產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脈流科技是一家心腦血管智能診療領域的國家級高新企業,其自研的冠脈功能學分析儀,能在5分鐘內完成對冠心病患者的無創檢測。這一技術的突破,離不開浙商銀行“雪中送炭”。據了解,浙商銀行針對生物醫藥高風險、輕資產、缺抵押的融資特點,通過“人才銀行”模式,根據人才等級資質直接提供信用額度,經過盡調和快速流程后,給予脈流科技3000萬元授信支持,同時為公司引薦券商和投資機構,為其在海外上市尋求機會。

不受限于傳統廠房、設備、現金流等“硬資質”,而是“以人定貸”,將科創的核心要素人才、知識產權等“軟資質”作為突破口,浙商銀行打造了科技金融服務的新范式,助力一大批科創企業成長為行業領軍者。“企業有的時候缺錢,有的時候缺資源。因此,金融機構要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用不同方式去支持,一直在企業身邊,為企業提供長期的陪伴式服務。”浙商銀行公司銀行部副總經理李林表示。

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浙商證券積極服務科創企業上市融資,于2024年成功服務方正閥門掛牌北交所,融資數億元,成為浙江省“專精特新”企業上市標桿案例。天堂硅谷以私募基金的專業能力服務實體經濟,積極組織和推動民營企業并購重組和上市,其投資的漢朔科技不久前登陸創業板,成為“門店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第一股”。南華期貨旗下的南華基金和浙商證券旗下浙商資管分別聯合中證指數公司推出了“中證杭州灣區指數”和“中證浙江鳳凰行動50指數”,成為全球資本投資浙江上市公司的風向標。

引資本活水,潤實體經濟。作為中國資本第四城,杭州坐擁活躍的VC天使資本、穩健的銀行理財服務、專業的證券期貨資管公司、領先的量化私募機構,這里的大資管不是簡單的“錢生錢”,而是深度嵌入產業鏈條,引領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融合創新。從“投早、投小、投科創”到“投強、投大、投產業”,杭州大資管打通重點產業的全產業鏈條,通過并購重組、強鏈補鏈,助力構建起科創型產業矩陣,既培育孵化科創“小龍”,也塑造產業巨頭,推動杭州科創產業“星火燎原”。

在杭州,資本從來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有溫度的燃料。它點燃的是技術之火種,煮沸的是產業之江河。這里演繹的不僅是中國硬科技突圍的傳奇,更是大資管助推產業鏈做大做強的故事。

科創資本融合共奏“江湖交響”

錢塘江潮起潮落,從來就不是孤立的存在。這條與東海相連的水系,每一朵浪花、每一次潮涌,都折射出中國經濟的深層脈動。

科創端,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大潮中,杭州敏銳地捕捉機遇,發布了一系列前瞻性的產業發展政策。2022年,杭州提出要著力打造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五大產業生態圈;2024年底,《杭州市未來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6年)》正式發布,提出要著力構建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類腦智能、合成生物等“5+X”未來產業培育體系。

資本端,歷經十余年蓬勃發展,中國大資管行業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都實現了極大的突破,經歷了從野蠻生長到規范發展、從規模擴張到生態重構的滄桑蛻變。杭州也在大浪淘沙中順勢而為,成為僅次于北上深的中國資本第四城,并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導向,引導資本精準投向科創產業,不僅陪伴中小企業成長,也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踐行“金融為民、資管向實”的初心。

如今,行走于位于錢塘江金融港灣核心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鎮,青山如屏環繞,碧水似練蜿蜒,粉墻黛瓦之間,好似一幅水墨長卷在天地間徐徐鋪開。自2015年創建以來,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已經發展成為除北上深以外中國最大的私募基金聚集地,集聚了包括敦和資產、永安國富、國新國同、浙能股權、凱泰資本、安豐創投等在內的金融企業2300余家,管理規模達1.5萬億元,被譽為中國版“格林威治基金小鎮”。

從這條貫通錢江新城和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的19公里黃金左岸極目遠眺,對岸的濱江區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大而強”的上市公司和產業巨頭。二者隔江呼應,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錢塘江已成為大資管賦能新質生產力的血管和紐帶,應和時代脈動,搏擊科技浪潮,以資本之力托舉杭州新一輪科創時代。

西湖的水滋養著科創的根系,錢塘的潮澎湃著資本的力量,這場由科創與資本共同締造的“江湖交響”,不僅是一座城市的傳奇,更是中國大資管助力科創產業騰飛的生動寫照。

數說杭城“向新力”:八大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作者:張娟娟

本文部分數據由本報數據中心王祥提供

圖蟲創意/供圖

杭州有著“數字經濟第一城”的美譽。她正以多維發展生態持續釋放強勁“虹吸效應”,推動全球創新策源地能級持續突破。

2024年,杭州9家企業上榜《財富》世界500強;36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數量連續22年位居全國第一。

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等巨頭從這里啟航,作為前沿科技企業代表的 “杭州六小龍”亦在這里快速崛起。杭州正以數字經濟為筆、創新生態為墨,加速從互聯網之都向全球創新策源地跨越,以產業韌性與資本磁力勾勒高質量發展的世界級范本。

1、產業結構持續升級: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創新高

產業結構的蝶變,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命題。據杭州市統計局數據,2023年杭州市GDP首次跨越2萬億元大關,2024年攀升至接近2.2萬億元,居全國城市第8位,占浙江省經濟總量比重超24%。

在產業結構的演變中,第三產業占比由2014年的55%左右穩步提升至2024年的73%,比浙江全省高出14個百分點以上。

2、“鳳凰行動”:上市企業數量大增

杭州資本版圖持續擴張。杭州上市公司數量占浙江全省比重超三成,數量位居全國第4,其中信息技術企業數量占比約23%。A股上市公司數量較2015年激增超1.5倍至231家。

超6萬億元上市公司總市值構筑起數字經濟的“杭州高地”,萬億級阿里巴巴以及千億級的網易、海康威視等公司市值合計貢獻六成左右。截至2024年末,杭州以超過240%的證券化率躍居全國萬億GDP城市前五。

資產證券化加速的背后,印證著“鳳凰行動”的戰略張力。今年是杭州“鳳凰行動”計劃收官之年,杭州新增上市公司百家左右,接近“新增120家以上”的目標,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穩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

3、科技賦能:“三新”經濟占比四成

杭州聚焦新質生產力,錨定腦機接口、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為科技躍遷架起云梯。

全市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特征的“三新”經濟引領城市發展脈搏。2024年,“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0%,超浙江省整體水平10個百分點以上。

科技成果加速涌現。2024年全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3.8萬件。截至2024年末,杭州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8.3萬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1.62萬家,連續3年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14。

4、創新推動:研發強度持續攀升

杭州企業創新動能強勁。2024年,全社會研發強度接近4%,高于浙江全省。杭州A股公司研發強度達2.78%,創2018年以來新高;戰略性新興產業A股公司研發強度首破7%。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公司過去5年研發強度穩超10%。

5、民營力量:占GDP比重超六成

杭州民營經濟正以資本驅動、研發賦能的雙重優勢,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中書寫“民營力量”的時代答卷。

2024年,杭州市民營經濟規模占GDP比重為61.5%。民營上市公司數量由2014年末的70余家躍升至當前的230余家,增幅超過2倍;貢獻了杭州超八成的上市公司,市值貢獻度超過七成。

研發撐起科創“半壁江山”。2021至2024年,杭州市民營A股公司研發投入貢獻度穩超六成。營收方面,阿里巴巴、榮盛石化、網易營收超千億元。

6、后勁十足:打造“五大產業生態圈”

“五大產業生態圈”是杭州的主導產業,是杭州梯隊培育的后備力量,包括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當前,杭州正加速構建“五大產業生態圈”,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五大產業生態圈”營業收入19025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智能物聯、高端裝備、綠色能源產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8%、0.4%和0.3%。

7、增長新范式:數字經濟領航

杭州以數字經濟為核心驅動力,打造引領全國的經濟增長新范式。2024年,杭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6305億元,占GDP比重28.8%,占比較上一年提升0.5個百分點。

當前,杭州正以知識產權為支點,撬動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全面躍升。杭州提出,力爭到2027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突破2.2萬億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0%,數字經濟企業數量突破24萬家。

8、融資活躍:股權融資勢如虹

杭州持續優化創新生態,今年推出新一輪“8+4”經濟政策,市級財政資金從490億元增至502億元。

據融中研究報告,2024年,杭州私募股權基金共投資377筆、238.99億元,居全國城市第5位。據Wind數據,杭州A股公司募資超5800億元,占浙江三成左右;H股首發募資超2200億港元。A股募資額居全國第4位。

雙創板塊融資超1200億元,占杭州A股融資兩成以上,科創板募資占浙江全省五成以上。阿里巴巴在港股首發募資超千億港元,美股募資超200億美元。

校對:蘇煥文

責任編輯: 冉超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日本特级婬片中文免费看 |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中文免费码 | 色性国产精品不卡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