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4月,多項經濟指標同比增速較一季度有所加快,整體看,生產需求平穩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新動能積聚成長,國民經濟頂住壓力穩定增長。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4月份主要指標平穩較快增長,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民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還需進一步穩固。
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超市場預期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環比增長0.22%。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表現高于Wind統計的市場預期平均值0.9個百分點。
從增長面來看,4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同比增長,增長面超過八成。
付凌暉表示,“6.1%”的同比增速在去年以來的月度增速中是比較高的速度。今年以來,工業生產平穩較快增長,有宏觀政策效能持續釋放,“兩重”建設、“兩新”政策激發內需潛力的拉動,也有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深入、創新發展動能增強的影響。
尤其是“工業轉型升級持續”和“工業新動能不斷壯大”兩條腿走路。4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明顯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從行業來看,4月份集成電路制造、光電子器件制造增加值分別增長21.3%和19%。從產品來看,4月份3D打印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產量分別增長60.7%和29.5%。
而工業新動能方面,4月份,新能源汽車、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分別增長38.9%和61.8%。智能產品生產快速增長,4月份,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智能車載設備制造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4.2%和29.3%,大幅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51.5%。
不過,付凌暉也強調,當前工業產品價格仍在低位運行,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還面臨不少困難。下階段,要繼續擴大國內需求,落實各項支持工業發展政策,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促進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多項經濟指標增速加快
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4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4%,比一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5月19日發布的數據則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服務零售額等指標1—4月的同比增速也均比一季度不同程度加快。
具體來看,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7%,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1%,增速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加快。
付凌暉表示,4月份,外部環境發生急劇變化,外貿壓力加大。但是,我國外貿克服困難,保持了平穩增長,彰顯出強大韌性和國際競爭力。下階段,中美大幅降低關稅,有利于雙方貿易增長,也有利于世界經濟復蘇。當前,國際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嚴重沖擊國際經貿秩序,制約全球經濟增長。但國際合作共贏的大勢不會改變,我國堅定擴大對外開放也不會改變,外貿多元化穩步推進,促進外貿發展的政策持續顯效,將繼續支持外貿穩健發展。
對于國內消費市場,付凌暉表示,總的來看,今年以來政策效果繼續顯現,市場銷售延續回升態勢,但消費內生動力還需要進一步增強。下階段,要實施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繼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增加優質供給,改善消費環境,更好釋放消費潛力,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生持續改善。
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47024億元,同比增長4.0%;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0%。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增長0.10%。對于固定資產投資,付凌暉認為,我國產業升級發展空間廣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蓬勃發展,以高端裝備、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較好,創新投入力度在不斷加大。同時目前我國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加大社會民生領域的投入,也有利于投資的持續增長。重大區域戰略也將對投資起到引領帶動作用。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兩個月下降
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下降。1—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與上年同期持平。
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產業發展向好,新動能成長壯大,支持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等政策加力實施,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就業整體穩定。1—2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但隨著春節以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增多,農民工外出務工繼續增加,從今年以來和4月份的情況,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穩中有降。從重點群體來看,農民工和青年群體的調查失業率也有所下降。4月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7%,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不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連續兩個月下降。
不過,付凌暉強調,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青年群體就業壓力較大,另一方面部分行業存在招工難問題。下階段,在外部環境復雜變化,不確定因素較多的背景下,要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促進充分就業,提高就業質量,持續改善保持保障穩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