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法典草案首次亮相 系統整合30多部現行生態環境法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王峰2025-04-30 09:24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法典(草案)》(以下簡稱“草案”)近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這將是繼民法典后,中國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草案共分五編,依次為總則編、污染防治編、生態保護編、綠色低碳發展編、法律責任和附則編,共1188條。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沈春耀指出,編纂生態環境法典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要舉措,是同步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客觀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

從世界范圍來看,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并沒有特別成熟的經驗,也沒有相對固定的框架可循。中國的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是如何“破土而出”的?

“在內容上,草案就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包括自然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綠色低碳發展作出全面規定,為國家生態文明法治建設提供更為系統和充分的法律依據。在編纂模式上,草案創新性地采用適度法典化的模式。這些特點使草案體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為世界生態環境法治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敝袊ù髮W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生態與資源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于文軒說。

草案分五編共1188條

據介紹,草案總則編規定生態環境領域的重要法律原則和基礎性、綜合性、普遍性的法律制度,統領其他各編。

草案總則編分為基本規定、監督管理、規劃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標準和監測、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生態保護補償等9章,共143條。

草案開宗明義規定了生態環境法典的立法目的,其中指出,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權益,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總則編集中規定生態環境領域的重要法律原則和適用于其他各編的基礎性、綜合性、普遍性的制度規范,同時吸收新近制定或修改的流域和區域保護立法中的創新性制度。”于文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草案污染防治編分為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9個分編,共525條。

“污染防治編整合現行污染防治單行法律和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有關污染防治的規定,以針對不同污染物的防治為線索,設分編作出規定?!庇谖能幷f。

草案生態保護編轉變以往以單一生態要素為保護目標的立法思路,突出系統保護理念。

分為生態系統保護、自然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物種保護、重要地理單元保護等7章,共265條。

“生態保護編基于系統保護理念,規定對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和重要地理單元的保護,并就生態退化防治和生態修復作出規定,同時從生態保護的角度就自然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作出規定?!庇谖能幷f。

草案綠色低碳發展編聚焦與生態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綠色低碳發展重要環節、重要領域,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法律制度。分為發展循環經濟、能源節約與綠色低碳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等4章,共113條。

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呂忠梅介紹,“單設綠色低碳發展編,這在其他國家是不曾有過的,是中國生態環境法典編纂的顯著特點。這彰顯了編纂這部法典的重要價值引領,就是貫徹新發展理念?!?/p>

草案法律責任和附則編分為“通則”“罰則”“附則”3章,共142條。

“法律責任和附則編以適當的立法技術,針對前面幾編中有關禁止性、義務性規定內容設置法律責任,并規定法律適用等內容?!庇谖能幷f。

適度法典化編纂模式

我國現行有效的生態環境法律有30多部、行政法規有100余件、地方性法規有1000多件,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如何對這些法律進行系統整合?

4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黃海華介紹,編纂生態環境法典,既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也不是完全的新立新定,而是以法典化立法方式對我國現有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機制和規則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集成升華,并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進行必要的制度創新,增強我國生態環境法律制度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

據介紹,編纂工作分3類情況分別處理:

一是將現行的環境保護法等10部法律經編訂纂修,全部納入生態環境法典。法典編纂出臺后,上述法律不再保留。

二是將現行有關流域、區域、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等生態要素、生態系統方面和循環經濟、節約能源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規范,擇其要旨要則納入或者體現到生態環境法典之中。這些法律在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出臺后將繼續保留,因此,法典相關規定內容需要統籌協調,并保持一定的開放性、兼容性。

三是適當考慮應對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的法治需求,而目前這些方面尚未制定專門法律。編纂生態環境法典,宜就此作出一些原則性、引領性規定,為今后我國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和實踐發展確定原則、奠定基礎、留有空間,以體現法典的時代性、前瞻性。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表示,現有的生態環境立法較為分散,分布在不同的法律法規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規定不一致、銜接不暢甚至矛盾與沖突的問題。

王燦發表示,生態環境法典能夠將這些分散的法律法規進行系統整合,形成一個邏輯嚴密、層次分明的有機整體,消除法律規范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提高生態環境法律體系的系統性、協調性和統一性。

保護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利益

污染防治與人民群眾生活切實相關,草案的相關規定備受關注。

據新華社報道,草案明確防治大氣污染應當調整交通運輸結構、加強散煤管理等,鼓勵采用超低排放等技術,加強機動車船、非道路移動機械、鐵路機車、發動機大氣污染防治。草案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推進城鄉黑臭水體整治,強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增加規定重點行業企業污水治理與排放水平績效分級。草案完善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推進廢舊產品拆解污染防治,加強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解決百姓“家門口”的噪聲問題。

美麗中國建設過程中,依法治污不斷推進。4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大力推進河湖生態保護與建設。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施懿宸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水環境的保護離不開全生命周期的監測,未來需強化物聯網等監測手段。此外,應當出臺相應的污水回收激勵措施,包括配套政策、補貼以及金融支持,有鑒于我國的用水企業數量龐大,未來還需要依托法律政策加以落實。

3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于修改〈快遞暫行條例〉的決定(草案)》。會議指出,針對快遞包裝問題對《快遞暫行條例》進行專項修改,有利于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加快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

施懿宸表示,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對整個快遞產業綠色轉型大有裨益?,F行包裝體系存在著過度包裝、不可降解材料濫用、循環利用率低等問題,而《快遞暫行條例》的專項修改起到了方向指引的效果,期待后續能有更多政策細則出臺。

于文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草案污染防治編對現行污染防治單行法和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中關于污染防治的規定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以解決現行法律規范之間的重復和協調性問題。

同時,草案還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經驗上升為法律制度規定,彌補了相關方面的法律空白,為下位階立法和法律實施提供指引和依據。

“草案為污染防治提供了更為科學、充分和精細的法律依據,更有利于保護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利益。”于文軒說。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在线看片国产在线 | 午夜人成视频在线男人每天 |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 五月天亚洲综合在线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性 | 亚洲2021AV天堂国内精品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