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5月1日起,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的《住宅項目規范》將正式實施,對新建住宅一系列指標明確了底線要求,被視為“好房子”的標準?!昂梅孔印弊鳛榉康禺a市場發展的新動能,不僅重塑市場格局,也將帶來增量市場,房地產企業因此迎來新的機遇。作為建造主角,部分房企也陸續發布了自己的“好房子”戰略。在業內人士看來,從之前“土地紅利”轉向“產品紅利”,未來能夠提供“好房子”的房企才能脫穎而出。
打造各自特色的“好房子”
近期,不少房企在年報及業績會上提到“好房子”,凸顯了對這一戰略的重視。多家房企也紛紛發布產品標準,并表態將通過建設“好房子”更好滿足市場需求。
3月底,越秀地產舉辦發布會,發布其產品理念和產品線。越秀集團總經理、越秀地產董事長林昭遠表示,當前行業正從“快字當頭”轉向“好字優先”。公司對外發布“4×4好產品理念”,提煉出“品質、溫度、智慧、成長”四大關鍵詞和16個產品主張,重點強調的是科技、社區、靈動空間等理念。近日,綠地集團發布升級版的“綠地好房子產品標準”,該產品標準基于新的《住宅項目規范》,提出多項細化標準。
在與一些大型房企的溝通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房企已經把競爭的標尺放到“好房子”上,部分改善型樓盤已經在打造“好房子”方面發力。例如,室內裝修和電器選用一線品牌的材料和智能化產品,小區園林設置主題花園和健康步道等,許多項目還配備小區會所。以新技術下的智能化為例,中??萍几笨偨浝碛嘞轹翁岢觯骸皩崿F‘好房子’,要基于三個方面,即空間的數字化、物聯網、人工智能,未來應該是服務的智能化以及高度集成化?!?/p>
龍湖集團相關產品負責人表示,2024年公司就進入“好房子”發力的元年,適時推出全新的產品線從社區配套、產品設計、物業服務等細節方面不斷優化。“為了實現大戶型的居住舒適度,龍湖有些大戶型的房子可以做到3.1米甚至3.15米的層高;為了提升居住的舒適度,公司會選擇更加隔音的層板選材,來提升房間的隔音效果。”
一些房企也因地制宜,根據地域特點打造“好房子”。越秀地產成都公司總經理肖波對記者表示,該公司在成都的首個“城市人文系”屬地定制作品,在層高、日照、電梯、空調機位等多項標準上,打造更懂成都人品質居住的舒適好房子。例如,為滿足成都人的向陽需求,項目通過南向錯位樓棟排布和合理的樓間距,確保每戶至少兩個房間滿足日照標準,并通過戶型設計使得陽光最大化。
房企如何平衡成本
“對于房企來說,改造和建設符合‘好房子’標準的產品可以成為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成為企業突圍的藍海,但在轉變的過程中也將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如何突破成本與技術壁壘?如何找到品質提升與價格競爭力的平衡點,避免陷入‘高價低銷’的困境?如何轉型及部署,才能更快適應新政策環境下的各項要求?只有盡快解決上述問題,房企才能跑進新的賽道?!泵缆撐飿I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對記者說。
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能提供“好房子”的房企才會脫穎而出。按照“好房子”的要求,當建設和裝配標準提升時,往往也會導致建安成本的增加,這對房企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新的考驗。
不過,許多房企也在積極尋找解決之道。龍湖集團相關產品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好房子”的要求對于公司的成本投入并未產生沖突,反而會在這個基礎上去增加更多投入,從而呈現出中高端產品的品質和效果。總體來說,公司在前期規劃房子定位的時候,就會把對應的建造標準和成本都做好全局規劃,確保在可控范圍內,實現最優價比。
記者從越秀地產了解到,公司一直在深化精益管理,通過成本精準適配、物料集中采購和生產效率提升,消除無效成本,確保每一項支出都能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通過精細化的成本管理,公司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實現了成本的優化和控制,提升了項目的整體盈利能力,而且在今年已成立了生產管理中心。
房企轉型發展新賽道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購房者對于“好房子”充滿期待,未來的“好房子”產品無疑具備更強的競爭和銷售優勢,反過來會給房企提供動力。不過,購房者也希望房企能夠做到宣傳和實際產品一致,才能打造出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好房子”。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未來在產品力、服務力、運營力等方面具有優勢的企業,將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和發展空間。因此,建設“好房子”,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必將成為產業轉型發展的新賽道。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一是開發業務品質化,今后拼的是高質量、新科技、好服務。誰能抓住機遇轉型發展,誰能為群眾建設好房子、提供好服務,誰就能有市場,誰就能有未來;二是由增量開發為主轉為并重存量運營,提升運營管理能力,擴大代建、運營等輕資產業務規模,轉變“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的經營理念,向輕重并舉的運營模式轉型。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建議,房企要根據市場需求做好精準定位,針對不同客群需求細化產品線,同時運用數字化工具、新型建造技術等提高開發效率。此外,房企要圍繞項目交付“前中后”全周期打造品質閉環,提升長期居住體驗與企業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