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穩就業穩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有關情況。這些舉措與去年9月一攬子增量政策、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3月全國兩會部署任務形成接續,同時也因應了外部環境最新變化。
上周五(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斗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美國濫施關稅,或會對我國部分外貿部門帶來不確定影響,因此,現在將“穩就業”置于首要位置。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
為實現穩就業穩經濟目標,首先是加力推動既定政策落地見效。從去年至今,我國為擴大內需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用好今年國家層面5萬億元投資資金、加快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政策大部分將在二季度落地。
其次,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常態化、敞口式做好政策預研儲備,充分備足預案,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出臺增量儲備政策??紤]到存量政策在二季度全面落地,增量儲備政策將為下半年經濟增長形成新動能,以確保全年經濟穩定運行。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為穩就業穩經濟護航。包括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圍繞穩就業、穩增長重點領域,精準加力做好金融支持。包括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加力穩外貿、促消費、擴投資等,并將適時推出增量政策。
更好發揮內需主動力作用是穩就業穩經濟的主要手段,通過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實現做強國內大循環的目標。重點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擴圍提質實施“兩新”政策,加力實施“兩重”建設,以確保繼續沿著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前進。
大力提振消費是關鍵。除了繼續加力以舊換新,會議提出建立實施育兒補貼制度,創設專項再貸款工具,加大對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發展的支持。擴大汽車消費成為重中之重,汽車產業既是支柱產業,也處于構建全球產業競爭力的關鍵階段,目前妨礙汽車消費的因素較多,比如部分城市實施限號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相關城市定向增發購車指標。長期以來,停車位、充電樁基礎設施短缺限制了汽車消費,電動自行車普及進一步加劇了停車難,有必要在人口300萬以上的城市建設更多普惠式的停車位。
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擴大內需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不管是繼續推進新型城鎮化,還是存量的設備更新、耐用消費品的更新換代,都有巨大的規模。此外,我國正處于服務業消費升級以及產業智能化升級的新階段,這些處于升級進程中的增量需求有賴于高質量供給,需要大批專業人才支持。
我國需求結構正在發生變化,給就業帶來結構性影響,現在又要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產生的總量沖擊,使得穩就業難度進一步提高。我國需要在總量與結構之間進行優化,既要穩定就業與保民生,又要滿足高質量發展,因此,應優先確保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
同時,圍繞康養托育、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新職業等就業容量大、招聘需求旺的領域,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強化政策激勵,提高企業和勞動者培訓的積極性,促進勞動者提升技能,以適應經濟結構轉型的勞動力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