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光無限好,逐光前行正當時。在這生機勃發的時節,我們又一次迎來國內創投界的盛舉——2025證券時報“尋找創投金鷹 發掘企業新苗”行動計劃隆重啟幕。
歷經二十余載深耕,中國創投行業已成為驅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截至2025年2月末,存續私募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共計近5.6萬只,合計存續規模達14.33萬億元,成為扶持“硬科技”企業成長的關鍵資本力量。政策層面,舉國同心呵護、支持創投行業發展。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及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2025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家發改委宣布設立1萬億元規模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這一系列舉措,構建起“政策+資本”雙輪驅動的生態體系,為創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行業生態也在發生深刻變革。國資、民資、外資同臺競技,早期投資、產業資本、并購基金等多元力量協同發力,共同織就創新資本網絡。在市場的洗禮下,創業投資行業頭部化、專業化趨勢愈發明顯,一批專業優勢突出的創投機構脫穎而出,推動行業不斷邁向新高度。在“耐心資本”“大膽資本”奮楫爭先的時刻,證券時報啟動新一屆“尋找創投金鷹 發掘企業新苗”行動計劃,記錄與見證創新與資本的雙向奔赴。
本次行動計劃緊扣行業變革脈搏、緊跟創投行業發展新趨勢,將早期投資機構、出海投資機構等納入本次活動視野,力求發現更多推動行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力量。與此同時,著眼資本市場并購交易持續升溫的特點,本次活動特設相關獎項聚焦優秀并購案例和并購投資機構、上市公司等。
此外,在資源整合方面,本次活動將繼續充分發揮證券時報·全國創投協會聯盟的強大組織凝聚力和網絡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活動輻射范圍,提高優秀創投機構、創新企業搜尋的精準度。
作為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主流財經媒體,證券時報長期關注創投行業發展。自2009年起,證券時報便專注于挖掘創投領域的卓越引領者。在此過程中,我們見證了一批又一批創新企業從“新苗”長成參天大樹,一個又一個創新“伯樂”勇當“耐心資本”、敢為“大膽資本”,細心澆灌、耐心陪伴,發現并成就一匹匹“千里馬”。
本次活動得到了證券時報·全國創投協會聯盟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全國創投協會聯盟由證券時報社攜手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于2023年6月9日牽頭倡議,中關村、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湖北、四川、杭州等省(市)創投協會共13家機構聯合發起成立。截至目前,該交流平臺“朋友圈”不斷擴大,已有29個省(市)協會參與業務交流和學習,覆蓋了大部分經濟大省、產業強市。
金鷹展翼賦能未來、新苗破土重塑生態!熱忱歡迎創投機構及優秀創業企業自薦或推薦參選。本次活動詳情,可登陸證券時報網(www.iyotun.com)、證券時報App,或關注證券時報官方微信公眾號(ID:wwwstcncom)、創業資本匯微信公眾號(ID:chuangyzbh)查詢,亦可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參與。
本次“尋找創投金鷹 發掘企業新苗”行動計劃共17個獎項。
綜合類
年度投資人
年度VC機構
年度PE機構
年度退出機構
年度產業投資機構
年度國資投資機構
年度早期投資機構
年度并購案例(上市公司/創投機構)
年度出海投資機構
單項類
人工智能行業卓越投資機構
先進制造行業卓越投資機構
醫療健康行業卓越投資機構
半導體行業卓越投資機構
前沿科技行業卓越投資機構
新能源行業卓越投資機構
新苗企業
年度新銳企業
年度高成長企業
評選流程
4月上旬—5月中旬:機構、企業自薦申報材料
5月中旬:主辦方初步篩選,確定入圍名單
5月下旬:網絡投票
6月初:專家評審,確定各獎項歸屬
7月:公布名單,大咖論道
點擊下方圖片掃碼或報名鏈接即可報名!
https://tp.stcn.com/item/jyj/2025/bm/index.jsp?sessionid=230154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