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京東外賣宣布,自上線以來的40天內,平臺日訂單量已突破100萬單。
在業內人士看來,京東外賣聚焦“品質堂食餐飲商家”,以餐飲品質與服務為核心賣點,試圖構建差異化競爭壁壘。京東數據顯示,京東外賣已吸引超45萬家優質堂食餐廳入駐,覆蓋全國142個城市。
電商平臺跨界布局已成為其尋求新增長的常規手段。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作為綜合性零售電商平臺,面對“內卷”的消費品電商零售市場,也迫切需要通過拓展如外賣、打車、到家、到店等高頻本地化生活服務類消費場景,提升App使用頻率、用戶黏性,以提高平臺交易額和利潤率。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跨界“基因”來看,2015年,“京東到家”以O2O(OnlineToOfflinne)模式“殺入”本地生活市場,在其APP中,本地生活、京東旅行等頻道提供家政、洗衣、家電清洗、代辦、電影演出、生活繳費等多種本地生活服務,此番入局外賣也算是“順水推舟”。另外,京東擁有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以及豐富的即時零售經驗,這些均為外賣業務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注意到,目前,大型連鎖品牌在京東外賣中占據主導地位,但當前在起送費、配送費及商品價格方面尚未形成優勢,訂單規模與行業頭部平臺仍存差距。在陳禮騰看來,京東如果想要撬動現在外賣市場格局,還需要從拓展商家資源、優化服務體驗以及一定的補貼政策等方面協同推進,是個長期過程。
中國飯店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餐飲外賣市場規模達1.2萬億元,占餐飲行業總收入22.6%,日均外賣消費額接近33億元,外賣已經成為餐飲企業重要的盈利渠道。
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外賣消費已深度融入居民生活,行業競爭呈現多元化特征。在萬億元賽道中,巨頭正穩固占位,新入局者則多嘗試差異化突圍。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北京百聯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莊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外賣業務對于配送體系、運營調度和技術算法等綜合能力和投入要求都非常高。基于百度外賣、滴滴外賣和抖音外賣的前車之鑒,以及餓了么的現狀,京東做外賣也只能謹慎穩步推進。“該領域競爭本質是效率與生態的雙重較量,需平衡成本控制、配送時效和用戶滿意度等核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