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評論】 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化解“內卷式”競爭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周家兵2024-12-17 06:47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提到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其實,早在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就已經提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從“防止”到“綜合整治”這個措辭上的變化,可預見后續會有具體措施出臺。

市場經濟鼓勵競爭,以實現分配效率的最大化;與此同時,促進技術進步并提高消費者的福利。但是,健康的市場經濟反對不正當競爭。如今,又出現“內卷式”競爭。“不正當競爭”是一種破壞性競爭,指市場主體為了短期利益,而采取不正當或極端的手段進行競爭,其后果是損害市場秩序和公平性,導致資源浪費或市場失靈。“內卷式”競爭則像是一種停滯性競爭,特點是競爭的無效性,即所有人(企業)都陷入無意義的努力狀態。

“內卷式”競爭已深入到我國社會的方方面面,負面效應日益凸顯。從電商平臺的“僅退款”,到新能源車企要求供應鏈降價,“內卷式”競爭硝煙彌漫,隨處可見。如:某車企不斷試探價格底線,導致輸家越來越多,很可能最終沒有贏家。同時,對于消費者來說,“內卷式”競爭也不是好現象,低價往往伴隨著產品質量和服務的下降,從而最終損害消費者的整體利益。

那么,該如何將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落到實處呢?筆者建議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

一是要盡快調整相關標準和規范,涉及國標、行標、地方標準和企標等。中國制造能力的強大,主要體現在中高端產品上。出口國際的很多中國產品,品質有保證。而相比之下,在國內銷售的同款產品多有“槽點”。究其根源,是國內標準與出口標準不一樣。如:某知名企業生產的醬油,出口日本的產品里面沒有添加劑,而國內銷售的產品卻有至少三種添加劑。建議中國制造業把國內標準與國際通行標準進行統一,讓中國人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產品。

二是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市場上流動產品的抽檢力度。加大抽檢力度、頻次,對多次不合格的產品進行下架處理,對不履行義務的企業依法依規查處。讓實實在在做合格產品的企業能夠得到正向的支持和鼓勵,讓真心做好產品的企業得到合理的回報。對于那些生產制造偽劣產品、仿冒產品的企業,依法依規嚴懲,讓其付出應有的代價,倒逼其要么按章做事,要么倒閉出局。只有良幣驅逐劣幣,市場才能健康,企業方可穩健持續發展。

三是加強對顧客投訴的處理速度和力度。建議職能部門聯合消協、各平臺的客服部門,對顧客投訴的產品和企業,進行快速調查。對于偶發性的,占比在可控范圍內,可以從輕處理。對于多次且惡劣的企業,依法依規追溯,強制這類企業整改或關停。一定要讓真正踏實做好產品的企業出頭,尤其是對于優秀的民營企業,要讓它們獲得必要的利潤,這樣它們才能合理納稅,積極扛起中國制造的品質大旗。

為了維護市場秩序與健康生態,相關職能部門理應依法依規、毫不手軟地打擊粗制濫造的經營行為,通過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震懾那些企圖偷工減料的企業。

四是企業要加強生產過程管控,完成自我發展戰略。一定要相信中國企業的生產能力和制造實力。只要有明確的標準、嚴格的檢驗制度、政策的正向引導,以及市場檢驗的倒逼規范,中國企業的自我發展很快就能達到另一個高度。中國實體企業不怕“嚴細實”的管控,反而怕“假大空”的和稀泥行為,尤其怕假冒偽劣產品的不正當競爭和“內卷式”競爭。真要上戰場,亮出“刺刀”,真槍實彈,中國企業更有底氣,尤其是中國的民營企業主們,他們不害怕公平競爭,在這方面信心滿滿。

國家層面統籌,以政策引導發揮拉動效應,以嚴格處罰發揮推動效應,如此多管齊下,必收良效。實踐證明,僅靠政策引導,對遵守誠信企業會導致不公平的結果。對于自律的企業而言,它們會因劣幣驅逐良幣而陷入被動,甚至反遭淘汰出局。若只簡單處罰,不用政策正面引導,以罰代管,則容易滋生懶政和權力尋租空間,危害小錯和有瑕疵的產品生產企業,使企業主們的信心遭受打擊。“拉”和“推”兩相結合,前面用政策來拉動,后面用處罰來推動,形成閉合圈,重塑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上的形象。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真实片中文字幕 | 偷拍日韩一区中文久久 |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三区 | 最新系列国产专区亚洲 | 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757 | 日本玖玖资源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