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
記者從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論壇上獲悉,2024年全國溢出效應指數達67.04,同比上升2.23%,年均增速達15.54%;上海指數為66.56,年均增速達16.90%;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指數為82.75,同比上升6.2%,年均增速高達50.45%。
進博會溢出效應指數,構建了以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消費升級與產業轉型為一級指標的進博會溢出效應指標體系,多維度量化研究進博會的影響力。
總體上看,全國、上海和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的溢出效應指數年均增速呈顯著增長態勢,其中,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增速尤為突出,彰顯進博會作為國際公共產品的影響力與戰略價值。

中國仍穩居全球三大投資優選地之列
歷經八載深耕,進博會早已超越“展會”本身,成為了推動產業升級、深化區域協同、激活全球貿易的強大引擎。
論壇發布的《2025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指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進博會作為全國制度型開放的“試驗田”成效凸顯。例如,投資促進雖較2023年有明顯下降,但三級指標海外投資指數為2018年的4.5倍;利用外資方面,新設外資企業5.9萬家,中國仍穩居全球三大投資優選地之列;開放合作領域,中國與RCEP成員及新興市場貿易持續深化;消費升級長期趨勢未改。
與此同時,全國層面也面臨進口占全球市場份額下滑、與主要經濟體貿易強度下降甚至處于緊密邊緣等挑戰。對此,《報告》建議轉變出口導向觀念,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人文交流,拓寬與歐美等經濟體的合作渠道,增強貿易韌性。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中國區高級副會長范諾亞表示,中國數字化發展迅猛,表現為人工智能的應用、制造業自動化、機器人技術和低空經濟等。它們重塑的不僅是產業,更已融入中國乃至全球的日常生活。美國公司在這些領域深度參與,既是合作伙伴、投資者,也是創新者。希望看到更多美國公司參與其中,在雙方經濟利益契合的領域深化合作。
“技術不應成為分界線,而應是一座溝通的橋梁,搭建信任與透明。數字轉型可以成為雙方合作的空間,共同推動全球標準,為世界、消費者及社會帶來實際價值?!狈吨Z亞表示,全球貿易不確定性、貿易壁壘、進出口管控等外部因素,無疑帶來了發展逆風。但中國深厚的供應鏈基礎、世界一流的配套設施以及驚人的創新速度,持續吸引關注。若想洞察制造業與消費領域的未來,就必須來到中國,同時制定明智的策略。

進博會“孕育”上海全球新品首發地
上海作為進博會的主場,在溢出效應上“先聲奪人”?!秷蟾妗凤@示,2024年上海溢出效應指數為66.56,年均增速達16.90%。上海在“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四大功能協同提升方面可圈可點。
例如,在“買全球”上,2024年上海交易團累計意向成交額指數2.42,同比增長17.16%,連續七年居地方交易團首位,前七屆累計采購成交額562億美元,“買全球”規模凸顯,彰顯上海集聚全球資源的磁吸力。同時,國際采購品類覆蓋技術裝備、生物醫藥、消費品等高端領域,推動進口結構優化,助力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劉敏表示,進博會帶來了很多創新發展機遇。在進博會上海館的參展過程中,許多國際品牌攜手上海本土品牌,不斷開發新的產品。
“首發經濟上,從2018年第一屆進博會舉辦以后,上海就提出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近年來,上海首發經濟政策從1.0版、2.0版進入了3.0版,每一年我們都看到3000多場首發首秀活動在上海舉辦?!眲⒚舯硎?,上海每年要開出1000多家首店,其中全球首店、亞太首店以及全國首店占18%,首店首發等指標已在全國位居前列。
最為吸睛的是,進博會對上海高端產業發展的帶動與支撐作用凸顯。2024年上海“產業轉型”總指數13.69,同比增長16.61%;“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從2023年的0.93升至1.67,增幅80.3%;“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指數2.34,同比增長17.07%——三項指數均呈向好態勢,充分體現上海產業向高端化、高級化方向加速轉型。
針對上海面臨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下滑、雙向投資增長乏力、與主要經濟體貿易緊密度下滑等問題,《報告》建議,加大高新技術產業研發投入,優化投資促進環境,挖掘外資新增長點,通過民間外交等途徑強化與歐美經貿聯系。
進博會對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的發展,起到了全方位的驅動作用?!秷蟾妗诽岬?,虹橋會展經濟指數達22.08,同比增長16.70%,國際性展會占比創歷史新高。虹橋累計吸引數字企業7000余家,科技服務類企業占比達21.4%,形成“會展帶動產業集聚、產業反哺會展升級”的良性循環。
西虹橋商務區副總經理張霞慧表示,近幾年在進博會的帶動下,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多點開發功能越來越強大。例如,商務區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帶”先行區,目前先行區集聚200多家企業,貿易規模突破50億元。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6+365”平臺組織了56個國家3500多個品牌進行展出——這些都與進博會密不可分。
針對國際采購短期承壓、重點項目落地滯后等問題,《報告》提出數智化賦能解決方案,建議通過推出服務優化措施,提升承接效能。
責編:萬健祎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