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加速:政策點火,資本押注,我們奔向萬億星空丨黃金眼
來源:全景財經2025-11-06 17:37

每一次火箭點火,都是把未來推向星空。

2025年10月,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艘用于可重復使用火箭回收的專用船舶正式開工建造。與此同時,藍箭航天的"朱雀三號"運載火箭完成了首飛任務的第一階段工作,下一步將挑戰火箭回收技術。

這不再是PPT里的構想,而是中國商業航天貼身肉搏的"太空競速賽"。

01

我們為何要關注商業航天?

當我們使用手機導航、查看天氣預報或觀看衛星直播時,這些服務的背后都離不開商業航天的支撐。

如今,商業航天不再由國家隊專營,而是通過市場化方式,將火箭發射、衛星應用等變成了真正的商業領域。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競爭推動進步,在追求商業回報的同時,也在推進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

這條產業鏈已經形成了完整體系:

上游涵蓋火箭、衛星制造及配套產業,包括特種氣體、高端軸承、3D打印材料等關鍵環節。九豐能源的液氫燃料、國機精工的航天軸承、鉑力特的3D打印零件等都是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游包括發射服務、衛星測控、地面設備等環節,直接關系到衛星能否精準入軌和穩定運行。

下游涉及導航、通信、遙感、衛星互聯網等應用領域,實現了從太空到用戶的完整服務鏈條。

數據來源: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

格局已然清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產業集群像三根巨大的弓弦,將中國商業航天這把利箭拉滿。截至2024年10月底,國內商業航天企業數量飆升至537家,這個數字在2018年還只是141家。六年時間,2.8倍的增幅背后,是無數工程師熬紅的雙眼和資本密集下注的賭局。

政策的鼓點,也越來越密。

2025年10月,頂層設計將"航天強國"釘死在"十五五"的目標柱上。而真正點燃引信的,是今年8月底的一則消息:衛星互聯網牌照即將發放。

這就像給房地產商發了"預售許可證"。牌照一響,黃金萬兩。下游的"星座運營商"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跑馬圈地,中上游的火箭與衛星制造,也隨之被注入一針強心劑。

02

星座大戰:誰是那條貪吃蛇的蛇頭?

答案藏在產業鏈的末端:下游的"星座運營"。

大規模衛星組網計劃直接帶動了衛星制造和火箭發射的需求。目前,國內的GW星座、"千帆"星座正在快速組網。數據顯示,我國在軌衛星數量已超過900顆,且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衛星移動通信牌照的發放,正在不斷拓展終端應用場景。從導航定位到遙感監測,從寬帶通信到物聯網服務,下游應用的拓展為整個產業鏈注入了持續動力。

發射環節是實現所有計劃的基礎。當前,中國商業火箭領域正取得重要進展: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正在建設可重復使用火箭海上回收系統,指揮測控船、兩型回收船已開工建造。各參建單位正按進度推進建設,確保2026年年底前交付。

藍箭航天的"朱雀三號"遙一運載火箭在10月18日-10月20日完成了首飛任務的第一階段工作。該火箭具備在執行軌道發射任務后自主高精度返回、實現軟著陸并重復使用的特點。第二階段將以入軌發射為主要任務目標,同步嘗試一子級回收。

一旦回收技術成熟,發射成本將從"發射一次,報廢一輛寶馬7系"的奢侈消費,降級為"加滿一箱油"的日常開銷。業內估算,成本有望降到目前的十分之一。屆時,太空的大門才會被真正一腳踹開。

03

錢,正瘋狂涌向太空

資本從不缺席任何一場可能改變世界的牌局,尤其是太空牌局。

根據Bryce Tech發布的《2025商業航天投融資報告》,2024年全球商業航天企業完成投融資交易220筆,總金額達78億美元,平均單筆金額3550萬美元,高于2023年的3200萬美元。

數據來源:Bryce Tech《Start-UpSpace2025》

全球投融資格局正在發生變化。2024年,美國商業航天企業獲得投融資40億美元,同比減少13億美元;而中國企業融資額從5.42億美元增長至19億美元,全球占比達到24%。

這一升一降,是全球太空資本天平的一次劇烈搖擺。

中國融資額的增長主要來自構建大型衛星星座的衛星制造商和發射服務提供商。在資本支持下,這些企業正在加速技術研發和產能擴張。

2015-2024年間,全球商業航天領域累計完成投融資交易1634筆,總金額約650億美元。航天器發射、衛星通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器制造是投融資規模最大的四個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投融資不僅在規模上增長,結構也在優化。除了傳統的火箭制造和發射服務外,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中游的地面設備,下游的運營應用等都獲得了更多資本關注。

一個更健壯、更具韌性的產業生態,正在資本的澆灌下破土而出。

04

市場規模:不是萬億,是幾萬億的星辰大海

眼下,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已是480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其中,定位導航/授時、地面站/設備、衛星電視、衛星通訊這幾個老牌領域,依然吃著最肥的肉。

全球火箭發射2024-2034市場規模(億美元)

來源:PrecedenceResearch

而火箭發射服務市場,這條最初的賽道,正變得無比寬闊:

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的報告,2024年全球發射服務市場收入約186.8億美元,預計到2034年將增長至642.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3.15%。

Space Foundation的報告更描繪了一幅繁忙的圖景:2024年,全球實現了259次軌道發射,平均每34小時就有一枚火箭拔地而起。頭頂的星空,從未如此擁擠與忙碌。

中國市場的潛力,則更為駭人。

數據來源:賽迪智庫《2025年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形勢展望》

賽迪智庫預測,2025年我國商業航天總體規模有望突破2.5萬億元。截至目前,國內已形成三大商業航天產業集群,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年投融資超過54.7億元,商業發射成功率達到96%,發射次數占比提升至39%。

這片星辰大海,容得下所有的野心、智慧與孤注一擲的勇氣。

05

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嶄露頭角

在火箭發射領域,多家企業已成為行業的重要參與者。星河動力、藍箭航天、天兵科技、星際榮耀、中科宇航、東方空間、零壹空間、深藍航天、科工火箭等企業共同推動著行業發展。其中前五家企業已啟動IPO,多家企業計劃在2025-2026年實現新型可回收火箭的首飛。

資料來源:甲子光年智庫

在產業鏈上游,一批企業在關鍵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不直接造整箭,卻用自己獨門的手藝,卡住了整個產業鏈的咽喉:

九豐能源作為清潔能源服務商,已拓展特種氣體業務并參與商業航天燃料供應。其海南項目在2024年實現部分裝置試產成功,并在2025年3月12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首次發射中實現液氫產品配套供應。

鉑力特作為3D打印領域的企業,已為多個商業航天客戶提供支持,參與的項目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華曙高科針對商業航天領域推出UT252P超高溫3D打印系統,支持PEEK等高熔點高分子材料加工,并推出冷金屬熔融與大尺寸銅合金打印技術。

聯創光電通過高溫超導綜合解決方案參與商業航天領域,其子公司江西聯創超導技術有限公司中標了商業航天發射技術研究院的相關項目。

龍溪股份通過關節軸承技術參與商業航天市場,其商業航天關節軸承品種數和產銷量位居全球前列。

國機精工在商業航天軸承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在運載火箭軸承市場占有率穩定在較高水平,其全資子公司洛陽軸研所具備全系列航天軸承研發能力。

高華科技通過宇航級傳感器參與商業航天市場,產品覆蓋火箭多個系統的監測環節。

06

結語

我們正站在一個奇妙的節點。

政策支持持續強化,關鍵技術不斷突破,資本投入穩步增長,企業創新活力充沛,一群最聰明、最敢賭的中國人正在前線舍命狂奔。

每一次火箭發射,不僅將衛星送入軌道,更是把一整條躁動的產業鏈、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應用生態、和一個確定性的萬億級市場,一起強硬地推向了那片等待我們開發的星辰大海。

這場屬于中國的商業航天浪潮,不再是藍圖上的構想,而是正在發生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真切感知到的現實。

而你我,都正在親眼見證這段歷史。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一本热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99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不卡 | 香蕉日本视频线播放 | 中文字幕25天天夜夜 |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拍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