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近日,財政部新設“債務管理司”,政府債務至此迎來專職管理司局,過去由多個司局分工監管國債與地方債、政府內債與外債的局面就此劃上句號。
近年來,我國政府債務規模不斷提高,也相應對政府債務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政府債務擴張所引致的債務風險積累是各國經濟發展共同面臨的風險隱患。盡管從國際對比看,我國政府負債率顯著低于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但政府債務總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24年末,全國政府法定債務余額82.1萬億元,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余額10.5萬億元。隨著政府債務規模不斷增長,監管政府債務的層級規格也有必要相應提高。
政府債務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戰,而我國政府資產負債表相對健康且具備擴張能力。近年來,通過適度增加政府債務,我國以大力度的財政支出擴大有效需求,企穩經濟大盤。著眼于提升政策效能,由一個專職機構牽頭將國債、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各類政府債務工具作為政策“組合拳”統籌,統一分配各工具的額度,統一管理不同工具的發行使用節奏,無疑將強化政策協同。
一攬子化債舉措的落地見效,推動了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整體緩釋,但由于當前債務管理機制尚未健全,部分地方新增隱性債務和虛假化債的現象仍時有發生,部分地方通過融資平臺舉債的行為并未完全杜絕。為此,有必要通過一個專職機構持之以恒開展全流程債務管理,不斷完善政府債務長效監管機制。財政部債務管理司的設立,也釋放出了信號,表明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控將是一項常態化工作。
“十五五”時期,“加快構建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長效機制”是我國財政系統的任務之一。財政部債務管理司將以更低的成本、更透明的方式、更穩健的節奏,推動完善政府債務機制,包括推動實現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清零”、完成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改革轉型、健全全球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