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后全國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預計將超1.8億千瓦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作者:黃鑫磊2025-09-19 08:05
(原標題: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柳新巖:3年后全國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預計將超1.8億千瓦)

9月17日,在2025世界儲能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柳新巖發布《新型儲能技術發展路線圖(2025年~2035年)》并發表演講。

柳新巖介紹,新型儲能技術發展路線圖系統分析了全球新型儲能技術的發展態勢,提出了面向2035年發展的18類重點產品、33種關鍵材料、88個關鍵指標,繪制了新型儲能總體技術發展的路線圖以及電化學儲能、機械儲能、電磁儲能、儲熱蓄冷和氫儲能技術5個細分領域的路線圖。

新型儲能技術加速演進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美國及歐洲新增裝機容量的規模合計占比超90%,持續引領全球新型儲能市場的發展,其中,中國已經連續3年成為全球新增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柳新巖表示,經過業界的不斷努力,我國已經形成以鋰離子電池儲能為主導,液流電池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各類技術路線多元發展的格局,鋰離子電池儲能仍占絕對主導地位,但是液流電池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的占比較2023年分別提升0.6%和0.5%,從時長來看,平均儲能時長2.3小時。

他表示,到2027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預計將超1.8億千瓦;到2030年,新型儲能產業全面成熟,裝機容量預計將超2.4億千瓦;到2035年,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預計將超3億千瓦。

“值得關注的是,4小時及以上的新型儲能電站項目在逐步增加,這也反映出中長時儲能技術正在加速落地?!绷聨r說。

美國和歐洲則通過出臺系列政策法案,制定發展路線圖來支持引導新型儲能技術發展。柳新巖表示,歐美地區在戰略層面均高度重視新型儲能技術發展,從具體技術層面來看,新型儲能正向大容量、混合化、多元化等方向加速演進。

產業鏈體系在不斷完善

柳新巖介紹,自商業化應用以來,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提高近4倍,循環壽命提高15倍,相較于2020年,單體儲能電芯容量和單方系統容量提高2倍左右。另外,以占主導地位的電化學儲能為例,2024年,全國儲能型鋰離子電池的產量為260GWh(吉瓦時),能量密度分布在200Wh(瓦時)/L(升)至400Wh/L區間,循環壽命5000次到1萬次,能量轉換效率達到90%~95%,產業鏈上中下游的體系在不斷完善。

同時,技術迭代升級的速度不斷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產品質量監測、電站安全預警、調度控制等環節加快落地應用,人形機器人在電力設備巡檢、跳閘操作等方面實現了初步應用。

熱管理技術也在加速演進,多家企業開展浸沒式液冷技術的研究,并完成了真機燃燒測試,鋰離子電池加鈉離子電池以及飛輪和超級電容等混合儲能技術得到了示范應用,總體呈現出長時加短時、低成本成熟技術加高成本前沿技術的混合應用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柳新巖重點介紹了固態電池。固態電池包括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三條技術路線。國內企業在純聚合物固態電池領域布局不多,大多集中在復合聚合物的路線上。

氧化物固態電池因為循環性能好、電化學穩定性高、成本低等優勢,國內不少企業選擇此路線。目前,280Ah(安時)級別氧化物固態儲能電池出現了量產和交付應用。

硫化物固態電池電導率較高,但是原材料成本高,空氣穩定性比較差,當前仍然處于研發階段,此路線以日韓企業研究為主,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我國20Ah級的硫化物全固態圓形電芯已經研發成功。

“未來,固態電池正極材料將向著超高鎳、錳基等高能量密度的新型材料方向不斷迭代和升級,負極材料則是從石墨走向硅基負極,再向金屬鋰負極升級。”柳新巖說。

責任編輯: 胡青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玖玖在线播放玖玖九九 | 中文字幕少妇偷乱视频在线 | 亚洲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另类 | 一区二区不卡不卡高清在线 | 五月天AV电影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