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賽道“戰火紛飛”,急需新故事的哈啰試圖給外界提供更多想象空間。
9月17日,哈啰宣布旗下Robotaxi業務獲得阿里巴巴集團戰略投資。哈啰介紹,雙方將在商業互利的前提下,共建視覺、語音、語言等基礎大模型以及智能座艙等垂直領域專用模型;阿里云將與哈啰聯合進行技術研發,聚焦Robotaxi的算法迭代、用戶體驗優化和運營效率。
作為移動出行平臺,哈啰聯合螞蟻、寧德時代組成“鐵三角”入局Robotaxi,被視為自帶場景、用戶、技術三方優勢。但不可忽視的是,經過多年發展,Robotaxi已然來到爆發前夜,行業大戰一觸即發,哈啰的突圍之路仍面臨不少挑戰。
哈啰再講新故事
今年6月23日,哈啰宣布:攜手螞蟻集團與寧德時代,正式進軍當下大熱的Robotaxi賽道。三家公司通過旗下投資主體共同發起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方首期合計出資超過30億元。
企查查顯示,該新公司注冊資金達12.88億元人民幣,專注于L4級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安全應用和商業化落地,由上海云玚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上海鈞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問鼎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穿透股權來看,這三個股東背后分別是螞蟻集團、哈啰、寧德時代。
進入9月,哈啰出行在Robotaxi領域動作頻頻。9月11日,在外灘大會上,哈啰對外發布Robotaxi戰略規劃,首款前裝量產Robotaxi車型“HR1”(Hello Robot1)正式亮相。據運營規劃,哈啰計劃于2026年實現量產下線,2027年部署超5萬輛Robotaxi車型。同時,哈啰還宣布與啟辰汽車、阿里云、地平線、禾賽等產業鏈頭部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覆蓋整車制造、云計算、智駕解決方案以及傳感器等多個Robotaxi關鍵環節。
一連串加速布局Robotaxi的動作背后,大眾印象中以“共享單車企業”為標簽的哈啰,正在講述一個新故事。
公開資料顯示,哈啰成立于2016年,在發展初期,哈啰憑借聚焦三四線城市的差異化布局,避開了一二線城市的慘烈競爭。此后,行業經過多輪洗牌,共享單車賽道內逐漸形成哈啰、美團、青桔“三足鼎立”的穩定態勢。
(哈啰出行) 蔡淑敏 攝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4月,“哈啰出行”還未品牌升級為“哈啰”之前,其曾謀求上市,向美國SEC提交了招股書,擬于納斯達克上市,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籌集至多1億美元資金。但僅僅三個月后,哈啰出行便決定撤回上市申請。
此前招股書顯示,哈啰當時的財務狀況并不樂觀,2018年、2019年、2020年,該公司凈虧損分別為22.08億元、15.05億元和11.34億元。盡管虧損額逐漸減少,但三年累計虧損超48億元仍讓哈啰受到外界的大量質疑。
近年來,哈啰持續謀求業務多元化,除了共享單車業務外,公司還提供哈啰順風車、小哈換電、哈啰打車、哈啰租車等業務,以及通過進入新加坡、澳大利亞等海外市場講述出海故事。此外,哈啰還一度將業務版圖擴張至金融領域,推出助貸業務,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金融監管總局于4月1日印發《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將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監管環境全面收緊。
今年上半年,哈啰“入主”永安行一事一度讓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這家出行公司,外界曾猜測,哈啰試圖以此來實現上市。不過,哈啰對外否認了“借殼上市”的說法。目前,永安行管理團隊已經全面更換,哈啰高管團隊集體入駐,然而又一道難題擺在了他們面前——2025年上半年,永安行營收1.93億元,同比下降21.3%,凈虧損6548萬元,虧損額同比大幅擴大。
將與巨頭直面競爭
據公開報道,哈啰Robotaxi首席科學家Yolanda曾表示:“我們會先打造一個多層次、可接入的運營平臺,能夠適配不同車企,以及Robotaxi的技術合作伙伴。基于這個平臺,我們可以與已經開展Robotaxi運營合作的企業,通過運力接入等方式,將其整合到我們的平臺中,為乘客提供一站式的Robotaxi出行體驗。”
“作為移動出行平臺,哈啰發力Robotaxi業務的優勢在于場景、用戶、技術三方面。”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指出,哈啰出行生態覆蓋了從短途到長途、從載人到載物的全場景,Robotaxi落地可以依托這些現有場景實現無縫銜接;同時,僅哈啰單車注冊用戶就超過5億,疊加其他出行平臺用戶以及支付寶導流的潛在用戶,其有著海量潛在乘客,同時這些用戶的出行習慣、偏好路線等也為其自動駕駛算法提供訓練素材。
不過,他也指出,哈啰面臨著不少挑戰,包括資金壓力和人才爭奪,尤其L4級自動駕駛的研發投入堪稱“無底洞”。
具體來看,Waymo母公司Alphabet曾宣布向其投資高達50億美元,以推動L4級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而特斯拉、小鵬等車企,Momenta、文遠知行等輔助智能駕駛供應商,以及Uber、滴滴等出行運營平臺均身赴這一藍海,且布局該賽道的“玩家”無一不是砸下重金,累計投入都是天文數字。
更重要的是,經過多年發展,Robotaxi已來到爆發前夜,行業內強敵環伺。海外市場方面,以特斯拉Robotaxi和谷歌Waymo為代表的兩大巨頭,加速推進服務區域擴張,已實現在近十個城市的路測。
而國內市場,小馬智行Robotaxi商業化運營覆蓋北上廣深等地,總面積超2000平方公里;百度旗下蘿卜快跑官宣今年二季度實現訂單逾220萬單,同比增長148%,累計訂單突破1400萬單……哈啰要想實現“彎道超車”,將與這些已取得大量技術研發與商業化落地經驗的行業先行者直接競爭。
在丁道師看來,國內Robotaxi行業發展將呈現超大市場規模:能夠容納多家巨頭以不同合作形態、不同組織形式以及不同成長路線共同發展,來驗證多種技術的可能性。他認為,“中國Robotaxi超大市場規模與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或為哈啰帶來新的可能性。”
記者秦銘蔚
文字編輯蔡淑敏
版面編輯 佘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