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迎IPO熱潮,18A政策下港股能否成融資“避風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1財經APP作者:唐唯珂2025-09-18 13:45

港股市場再度成為生物醫藥企業的“融資港灣”,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已有13家內地生物科技公司成功登陸港股,這一數字已超去年全年總和。

9月,港股IPO市場迎來一波生物醫藥企業上市熱潮。9月17日,數字醫療服務平臺健康160歷經三次遞表后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開盤大漲154.84%,報30.30港元/股,市值101.95億港元。

與此同時,三家創新藥企也加速推進港股上市進程:杭州新元素藥業、上海愛科百發分別于9月15日遞交上市申請,勁方醫藥則在9月11日至16日進行全球招股,預計9月19日正式掛牌。

據悉,這三家生物醫藥公司均聚焦創新療法研發,分別布局代謝與痛風、呼吸系統及兒科疾病、腫瘤和自體免疫疾病領域,但均處于未盈利狀態。

當前醫藥市場雖然有回暖趨勢,但融資環境仍具挑戰。未盈利的創新藥企如何制定切實可行的融資策略(IPO、再融資、私募、BD預付款利用等)以確保研發管線的持續推進和企業的長期生存能力?對此,Pivotal碧沃投資本管理合伙人、原鼎暉投資VGC高級合伙人柳丹博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未盈利創新藥企需多元融資保障生存,優先通過BD合作獲取預付款及里程碑款(現金流關鍵),適時推進私募;IPO/再融資需謹慎選擇窗口期。

“資本寒冬教訓深刻,企業更注重管線聚焦(砍停非核心項目)、數據差異化(提升授權價值)及現金流管理(延長存活周期),從‘講故事’轉向‘拼數據’。在走過過去這個周期的表現上,包括勁方醫藥在內的Biotech企業無疑是成功的,也獲得了這次市場的高度認可。”柳丹說。

藥企密集赴港上市

生物醫藥行業具有高投入、長周期、高風險的典型特征。一款創新藥平均需要12.5年的研發周期和23億美元的投入,而臨床成功率卻不足10%。

面對巨大的資金需求,港股市場因其制度優勢成為生物醫藥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2018年港交所推出的 18A章上市規則,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為創新藥企提供了關鍵的融資通道。

今年5月,香港證監會與港交所聯合推出“科企專線”,進一步助力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申請,并允許這些公司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

政策激勵下,僅2025年上半年,港股創新藥板塊持續升溫,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密集遞交上市申請,醫藥行業已成港股市場備受關注的賽道。

目前市場關注的核心在于研發管線和技術實力,擁有突破性療法或稀缺技術的企業更易獲資本青睞。在產品管線維度,產品市場空間大、臨床進展快的公司更易獲得投資人關注。

據港交所官網,9月15日,杭州新元素藥業遞交上市申請,中信證券為獨家保薦人。招股書顯示,公司成立于2012年,專注代謝、炎癥及心血管疾病療法開發,擁有臨床階段產品ABP-671和ABP-745,以及多款臨床前項目。ABP-671的獨特化學結構使其降尿酸效果優于現有療法,目前在美中同步開展2b/3期臨床試驗。

同日,上海愛科百發亦遞交上市申請,摩根大通及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攻呼吸系統和兒科疾病。其齊瑞索韋為全球首個NDA階段RSV治療藥物,已獲國家藥監局“突破性療法”認定。愛科百發還擁有多款在研候選藥物,包括AK0610、AK3280及AK0901,研發管線覆蓋不同疾病階段。

此外,勁方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于9月11日至16日進行全球招股,每股發售價定為20.39港元,預計于9月19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據悉,勁方醫藥成立于2017,專注腫瘤及自體免疫疾病。目前,其核心產品GFH925為中國首款KRAS G12C抑制劑,2024年獲批上市;另一核心產品GFH375正在國內進行I/II期臨床試驗。

柳丹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港股生物科技板塊估值承壓的背景下,對于真正優質標的更具備選擇性意義。作為兼具確定上市產品和更大潛力空間的領軍標的,以勁方醫藥為例,本次上市既為公司帶來了急需的"彈藥",也意味資金可以實現優化配置。此次上市預計募集資金凈額約14.44億港元,能極大支撐未來幾年的研發投入,促成下一個重磅管線的出爐。此外本次引入知名基石投資者,增強市場信心:此次上市引入了包括RTW基金、OrbiMed等9家專業知名機構作為基石投資者,認購總額達1億美元。

“這即使在市場低迷時期,也顯示了專業投資機構對公司長期價值的認可,有助于穩定股價。港股上市本身就是一種背書,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全球生物醫藥領域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才和潛在合作伙伴。港股創新藥板塊相對比較脆弱,良莠不齊,一些其它公司的波動,可能導致市場情緒影響公司上市時的定價和短期估值表現。”柳丹說。

港股市場的資金熱度為這些企業提供了重要支持。新元素藥業完成D輪融資后投后估值達30.5億元;愛科百發D輪融資投后估值46.9億元;勁方醫藥累計完成輪融資,融資總額達14.21億元,顯示出投資者對研發管線和創新能力的認可。

有業內人士稱,由于美聯儲降息預期增強,資本回流帶來流動性溢價,而生物科技企業依賴于融資發展,因而獲得了估值溢價。此外,具有商務拓展潛力和全球化布局水平強的企業尤其容易獲得市場高估值。

加速商業化進程

市場方面,港交所科企專線及18A章制度為創新藥企業提供了定制化上市通道,顯著降低了研發型企業的融資門檻。同時,港股市場為創新藥企構建了全球化發展平臺,有助于推動海外業務拓展與國際臨床研發合作。

總體來看,港股創新藥上市潮體現出政策引導、資本驅動與企業研發積累的疊加效應。三家企業雖各自聚焦不同疾病領域,但均面臨研發投入大、臨床驗證周期長、商業化路徑尚未完全明確的現實狀況。

這也是由于雖然上市潮持續升溫,但市場對未盈利藥企的風險關注并未減弱。當前多數企業仍處于臨床研發階段,目前無產品獲批,尚未實現盈利,未來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財務方面,相關企業普遍虧損明顯,新元素藥業、愛科百發及勁方醫藥均未實現商業化產品銷售。新元素藥業在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連續虧損,分別為約9742萬元、4.34億元及1.65億元,虧損主要源自研發開支和行政開支。

愛科百發同樣未實現盈利,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虧損分別為2.70億元、1.97億元及1.04億元,其收入僅來自與第三方合作開發乙型肝炎候選藥物的項目。

勁方醫藥已有核心產品GFH925獲批上市,但在國內市場的推廣和銷售主要由信達生物負責。2024年1月,公司與信達生物簽署補充協議,終止GFH925在中國境外的選擇權,并需向信達支付2000萬美元等款項。

總體來看,盡管港股創新藥板塊上市節奏加快,政策和資本市場為研發型企業提供了便利,不少藥企仍處于研發密集期,短期盈利能力有限。

對此,柳丹認為,赴港上市募資對于Biotech企業而言至關重要,是其實現從“有產品上市”到“具備持續創新能力與全球競爭力”跨越的關鍵一步。同樣以勁方醫藥為例,資金將支持GFH925的海外臨床開發,包括其與西妥昔單抗聯合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線治療的Ib/II期臨床試驗(KROCUS試驗),以及計劃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歐美啟動的III期臨床試驗。推動GFH925在其他適應癥(如結直腸癌CRC)的探索。這些布局對于GFH925在全球市場與安進(Amgen)、Mirati等巨頭競爭至關重要。

“資金也將用于支持其他候選產品的開發,這有助于醫藥企業打造一個更加均衡和差異化的產品管線,為未來的價值釋放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窗口。”柳丹說。

也有券商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港股作為企業國際化布局的重要跳板,能為上市企業在BD層面提供較大助力。與此同時,A股科創板也為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重新敞開了IPO大門。

6月1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禾元生物、北芯生命兩家醫藥企業已先后成功過會,百奧賽圖、恒潤達生等近20家醫藥企業已進入問詢階段。

截至2025年7月底,已有70家生物醫藥企業通過港股18A上市,20家生物醫藥企業采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登陸A股。這些上市公司中,多數仍處于虧損狀態,但隨著產品進入商業化階段,部分企業已實現扭虧為盈或虧損顯著收窄。

未來,企業能否實現可持續增長,將取決于核心候選藥物的臨床試驗進展、監管審批速度,以及合作伙伴的執行和市場拓展能力。港股為創新藥企提供了全球化發展平臺,但短期內的不確定性仍是投資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實習生彭雅雯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 胡青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国产动漫一区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一 | 亚洲网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 视频在线精品综合 | 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中文免费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