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胡鈺:文旅的源頭活水是文化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作者:曹樹林2025-09-18 10:12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對于文旅之渠來說,如何始終保持清朗、清新氣質并充滿活力,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水源地’,始終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活水。”9月17日下午,2025絲路文旅發展論壇在云南省昆明市舉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院長胡鈺在論壇上作主旨發言時表示,文化是內涵,旅游是形式,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成就。文旅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實現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9月17日下午,2025絲路文旅發展論壇在云南省昆明市舉行。蔣雨師攝

胡鈺認為,“看文化”是當代文旅活動的突出特征。根據國家文物局數據,目前全國備案博物館超過7000家,年接待觀眾近15億人次。看博物館的人越來越多,聘請講解員導覽博物館的人也越來越多。這兩個“越來越多”的背后,體現了“看文化”正在成為決定文旅活動吸引力的關鍵因素。近年來的“非遺熱”“名人故居熱”也證明了這種趨勢。人們在文旅活動中的精神需求、知識需求與文化需求愈發旺盛,僅僅提供炫酷的形式、休閑的環境已經不能夠滿足文旅需求了。

胡鈺提出,要深入挖掘文化遺產資源,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綿延歷史的記憶載體,是“看得見”的文化根脈,是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寶貴沃土,深耕其中,必有收獲。目前,我國擁有世界遺產60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41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資源是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根基。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院長胡鈺在2025絲路文旅發展論壇上作主旨發言。蔣雨師攝

胡鈺表示,挖掘文化遺產資源既要重視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又要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既要重視傳統文化遺產,又要重視工業文化遺產、農業文化遺產、紅色文化遺產;既要重視顯示度高的文化遺產,也要重視顯示度低的文化遺產。在推動文化遺產轉化為文旅業態的過程中,應遵循研究、保護、傳播、開發的基本流程,把握深挖文脈、搞活創意、做大產業的方法論,推動中國文旅產業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 陳勇洲
校對: 李凌鋒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制服丝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一区 | 欧美17禁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亚洲五月天在线观看视频 | 五月丁香六月婷在线综合 |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综合影院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