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以下簡稱《科創板意見》)即將滿三個月。
上交所副總經理王泊9月10日在出席“硬科硬客”新質生產力行業沙龍2025年會時表示,這不是簡單的政策調整,而是在特定的經濟周期和市場需求下,為技術突破型企業送上的“及時雨”,讓處于研發攻堅期、暫未盈利但手握“硬核技術”的企業,不用等“盈利答卷”就能拿到“資本入場券”,努力打通硬科技與資本市場對接的“最后一公里”。
首批32家存量未盈利企業直接入科創成長層。這些企業普遍處于研發密集期,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和市場潛力,并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動能。2025年上半年,上述企業合計營收同比增長37.79%,合計凈利潤大幅減虧71.23億元。
王泊還在前述場合透露,自科創板“1+6”政策發布以來,科創板新增受理15家企業IPO申請,其中4家為未盈利企業,1家適用第五套標準。
從問詢重點來看,未盈利企業在科創板IPO過程中,除回答募投項目合理性、收入確認方法合規性等常規問題外,還需面對更具針對性的問詢,包括持續虧損原因、預計實現盈利的時間及可行性、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風險等。
除了科創板第一套上市標準以外,其余四類均未設置“盈利門檻”。取而代之的是,第二套至第四套分別設置“營收規模+研發強度”“營收規模+現金流”“營收規模+市值”的考核要求。第五套標準則不設置業績要求,但也更考驗“硬實力”,核心考核條件是“市值+階段性研發成果”,適用于尚未商業化但技術領先、市場前景明確的創新企業。
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正式重啟后,首家申報企業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元生物”)已于7月1日順利過會,7月18日注冊生效,標志著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通道正式恢復。
沙利文大中華區執行總監周明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禾元生物的例子明確傳遞出第五套標準聚焦技術獨創性、產業化臨界點清晰的監管導向,強化“支持真創新、嚴控風險”的制度公信力??苿摪逭ㄟ^政策與市場的共振,推動具備全球突破意義的硬科技企業加速轉化。
對于科創板“1+6”政策落地后新增第五套IPO項目正式上市的時間,業內預計未來幾個月內有可能出現。
銀河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張琦認為,科創成長層正式落地,其核心價值在于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本市場制度支撐。
近3個月以來,科創板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Wind數據顯示,2025年6月18日至9月15日期間,科創板成交額同比增長339.56%,平均換手率為216.73%,較2024年同期提升了116.73個百分點。
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政策研究院院長吳開達表示,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我國資本市場梯隊建設進一步完善,預計未來或從精細化分層機制、上市標準多元化、投資者結構優化、構建科技金融生態、深化滬港融合與國際協同等方面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