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期貨創近6個月新低 機構再度平衡股債配置
來源:證券時報 2025-09-11 A003版作者:魏書光2025-09-11 06:47

證券時報記者 魏書光

9月10日,國債期貨創下近6個月新低,且長期債券價格出現較為明顯的回撤。其中,30年期主力合約報114.76元,跌幅1%;10年期主力合約報107.49元,跌幅0.27%,均創下3月24日以來新低。同時,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也在時隔5個多月重回1.8%上方。

當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通脹數據成為國債市場進一步調整的重要誘因之一。數據顯示,8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4%,環比持平;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9%,環比結束連續8個月下行態勢,由上月環比下降0.2%轉為持平,引起市場高度關注。通脹數據走強,通常利空債市。

“低基數和反內卷政策共同支撐PPI同比降幅收窄。”財信研究院伍超明團隊認為,受益于相關行業“反內卷”行動開啟,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采選業價格環比均由負轉正,對PPI增速回升形成主要支撐。

其實,6月底以來債市震蕩走弱,進入8月份之后更是顯著下跌。與過去的債券市場調整不同的地方在于,此次債市調整的主要原因是股票市場持續上漲帶來的風險偏好提升,以及“反內卷”政策帶來通脹預期的升溫。

債券市場多空因素交織,震蕩加劇,與2024年單邊牛市顯著不同,也讓債券投資者今年收益率明顯不如預期。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9日,中證綜合債指數(全部債券)今年以來累計收益率僅為0.45%。這個收益率水平讓債券基金經理尤其純債基金經理壓力頗大,短久期策略成為越來越多基金經理配置的主流。

中泰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呂品認為,債券已經是“弱勢資產”,建議以“弱勢思維”來對待。而股強債弱的本質,源于機構對股債進行再平衡配置的訴求,這一訴求決定了資金在兩類資產上的偏好。

責任編輯: 孫孝熙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 亚洲国产午夜看片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 | 亚洲午夜成人福利 | 天堂mv手机在线mv观看午夜版 | 在线观看精品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