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
2025-09-17 10:33
隨著外資持續流入中國資產,相關公司的二級市場表現備受關注。從行業角度來看,外資重倉的中國資產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制造和消費等板塊。其中,科技賽道外資重倉的股票漲幅明顯,而部分消費類股票出現分化,比如伊利股份今年以來股價累計下跌1.38%。
在A股市場外資重倉的股票中,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9月9日收盤,上緯新材股價累計上漲1021.74%,勝宏科技上漲520.97%,菲林格爾上漲480.34%,宏和科技上漲310.42%。隆揚電子、榮昌生物、中旗新材、兆豐股份、中大力德等漲超200%。
港股方面,今年以來截至9月9日收盤,紫金礦業股價累計上漲108.57%,阿里巴巴-W上漲76.4%,網易-S上漲65.89%,小米集團-W上漲62.9%,騰訊控股上漲52%。
美股中概股方面,今年以來截至9月8日收盤,虎牙股價累計上漲2576.92%,華米科技上漲1746.15%,天境生物等漲超400%,迅雷、玉柴國際、36氪等漲超200%。此外,富途控股漲134.57%,騰訊音樂漲119.79%,禾賽、小鵬汽車、BOSS直聘、阿里巴巴等漲超70%。網易、亞朵、蔚來等漲超40%。
市場人士指出,從市場整體表現來看,外資的集中買入不僅推高了個股股價,更對相關板塊產生了顯著的帶動效應。科技、高端制造板塊近期表現明顯強于大盤,賺錢效應突出。“外資巨頭持倉變動具有強烈的信號意義,其投資思路往往被其他機構投資者效仿,這些頭部機構的加倉行為,很可能不是短期行為,而是預示著一段中長期估值修復行情的開始。”